接近车展的本质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车展,本质,上海车展,汽车
  • 发布时间:2011-05-30 12:47
  今年的上海车展媒体日,我一场发布会、一个采访都没参加,花了六个小时走了一遍展馆。我试着用一个观众的视角去看车展,而不是肩负报道任务的记者。我感觉,上海车展越来越接近车展的本质了……

  两届以前,我以《汽车导报》撰稿人的身份第一次在媒体日挤进了上海车展,没有采访任务,也没几个熟人,更没有人拉我专访,我一身轻松地逛了一整天,从室内展馆一直逛到零部件展区,一个都没浪费,拍掉了两张内存卡(当时相机内存卡容量不大),背上了大包小包的宣传资料,最后意犹未尽地离开展馆。

  后来,这种闲云野鹤看车展的机会就没了。车展前总有各种“预测”,我们带着采访大纲来到展台,该参加发布会的参加发布会,该摄影的摄影,该采访的采访,时不时在展台上还能遇见熟人,打打招呼……看车展的心情已经完全不同了。

  车展去多了,我们离当初的愉悦就越来越远。曾经和几位同行交流,我们都感叹今天的车展离本质越来越远,太多的干扰影响了我们看车展的心情。

  于是,今年的车展采访,我“偷懒”了。诸位同事正在采访时,我一个人开始了“扫馆”工作:挎包一个,小相机一台,试着寻找最接近本质的车展。

  关于本届车展,先罗列一些信息点:本届上海车展的主题为“创新.未来”,自1985年至今已经是第十四届了;展出规模23万平方米,比上届增长35%;展车共计1100辆,其中不乏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发布的量产和概念车型;预计观众将达70万人次,据说单是在网上提交的媒体申请就多达八万份……

  按照规模,上海车展早就是“国际性”的了,两三届以前上海车展就在规模上将东京车展等车展比了下去、不过,那时候尽管展车不少,观众很多,依然很少有人真正把上海车展和五大车展相提并论。

  东京车展的创意、法兰克福车展的务实、日内瓦车展的豪气、巴黎车展的时尚和北美车展上美国人的自信满满,已经形成了我们对车展的既定认识。于是,跨国车企们将五大车展的概念车搬过来展示一圈,再将投放中国的产品拿来做个发布,就能够获得镁光灯的青睐——当年的观众实在是太好忽悠了。

  那时候的上海车展,既无定位,也无强大母国市场支撑,尽管后来中国市场有了蓬勃的发展,但跨国企业只寄希望于在中国多卖点儿车,至于概念车和新品投放,似乎还算不上当务之急,除了大众当时“傻呵呵”地把几款新车选在中国首发,似乎就没有别的亮点了。于是,当年的上海车展有很大展馆、有很多观众,也有很多展车,却算不上真正的“大展”。

  2007年,奥迪在上海车展发布了Cross Coupe quattro,媒体一片哗然,现在看来,那是在中国首发的第一款全球级概念车了……

  时代不同了。

  今天在奥迪展台溜达,猛然发现刚刚全球首发的Q3俨然就是四年前概念车的量产版,四年一晃就过去了,一台全球首发的重磅新车选择亮相上海车展,已经激不起来往媒体的兴趣了。

  这就是这四年来的变化。中国市场持续升温,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桂冠已经戴得很稳,没有一家企业敢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各大车企在华已经圈好地块;另一方面,当年“陪太子读书”的自主品牌也开始走出去了,车展上随处可见的外国采购团让我们终于感觉到一点点优越感。

  本届车展发布的新车里,有75款新车,其中19款是全球首发,不乏奥迪Q3、新甲壳虫、奔驰Concept A这种分量很重的新车。

  中国汽车“井喷”十年,人人都在担心这种爆发式增长还能持续多久,尤其担心在当下能源瓶颈、污染瓶颈和限堵等政策的“围剿”下,我们的车展还能蓬勃多久。以我在今年车展的观察,我们不用担心汽车“降温”。降温来到的时候,我们的车展会少一点美女秀大腿,会少一点汪峰的引吭高歌,会少一点不必要的公关推广,反倒能让我们回归车展的本质。

  一个人看完车展,和同行在酒店吃一顿疲惫不堪的自助餐,我们继续聊纯粹与否的话题,我发现自己已经修正了前面的观点:车展还是纯粹的,只是太多干扰,我们无法定心看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