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纳:一款车和一个行业的转折点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桑塔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16 15:41
那一年,香港有了BEYOND乐队,邓丽君在红磡体育馆举行15周年巡回演唱会,连续六场,场场满座;那一年,电视机大多还是黑白色,老百姓年夜饭的调味品中第一次有了叫“春晚”的东西;那一年,黄浦江对面还没有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上海还是一座安静的城市。那是1983年。那一年,一个叫“桑塔纳”的轿车名字,如一股旋风般进入国人的视野,承托起那个年代许多人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如果要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寻找一个起点,那么桑塔纳的问世就是这个起点。在80年代以前,轿车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作为生产资料的中吨位卡车受到当时的一汽和二汽更多的重视。直到进入80年代,新的思潮随着打开的国门而催生和涌入,中国进入了一个火热的、变革的、开拓的、进取的、创造的、建设的年代,发展属于自己的轿车产业,已经成为整个国家向外看齐的迫切需求。
当时,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该造什么车型,国内曾有过激烈讨论。中国汽车工业的泰斗级人物饶斌审时度势、力排众议:“中国人真正需要的并非是‘大奔’,而是一款省油又安全的汽车,更是一辆容易制造的车。”而桑塔纳的出现,以其皮实耐用、优良性价比的特征契合了当时的国人不喜张扬的务实精神。
“从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形势和需要来看,以‘桑塔纳’国产化为基础来建立中国轿车工业的零部件生产体系是当务之急。”1987年12月24日,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候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在《把“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搞上去》的谈话中,开宗明义提出轿车国产化的指标,“发展轿车工业应建立在我们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基础上,不能靠散件组装。”
从那以后,桑塔纳不仅仅只是一款车型,它在国产化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成为改变整个行业历史的转折点。
从1983年到2013年,桑塔纳走过的30年,不仅仅是上海大众不断成长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轿车工业国产化探索与发展的30年,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寻求世界汽车巨擎合资合作的30年。在这30年里,中国汽车制造在世界竞技舞台上初具竞争力,国人的个人汽车梦想照进现实。多少人儿时构想自己的汽车梦时,都是以桑塔纳这款车为雏形的。毫不夸张地说,桑塔纳正是上一代人“白山黑水”的青春往事,它是那个时代的名字。
市长眼中的“生命线”
1987年12月24日,朱镕基来上海参加“桑塔纳”国产化会议,并做了“把‘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搞上去”的讲话。
而就在这次会议之前的两天,中共中央刚刚做出任命朱镕基同志为上海市市长的决定。由朱镕基代表中央,以上海市市长的身份来推动桑塔纳国产的合作项目,意味着桑塔纳的国产化问题已经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是中央政府的指示,更是上海市政府的一件大事。80年代的上海百废待兴,经济状况不仅不如广东,甚至落后于某些二线城市。所以,搞好桑塔纳的国产化不仅是汽车行业的事,同时也是解决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轿车都被视为是奢侈品,是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轿车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推动作用一直被忽视。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桑塔纳国产化的开元之功,中国轿车工业蛮荒的处境将会持续到几时。
而在这背后,中央和上海地方市政府领导的强力推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80年代初期,中国道路上充斥着大量进口车和走私来的日本轿车,邓小平一句“汽车可以合资”,为后来上汽集团与大众建立合资企业以及桑塔纳的导入国产敞开了政策大门。
桑塔纳起步之初发展得并不顺畅,原上海大众总经理、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第一、二任理事长王荣钧回忆说,当时上海大众干了两年多,桑塔纳的国产化率才2.7%。
当时《人民日报》一位记者也在其“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纪事”中写道:“大约没有一个引进项目的国产化,像桑塔纳轿车那样,曾经受到过全国上下的瞩目。众说纷纭,舆论也一度有明显的倾斜:责之者众,褒之者少。批评集中在一点:国产化进程缓慢。”另外,行业内出现了外方在用德国标准掐中方脖子的传言,在那样一个计划经济思潮尚未完全褪尽的年代,桑塔纳的国产化成为了关系到经济和政治的问题。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中央政府及上海地方政府对以桑塔纳为代表的中国轿车工业的重视是明智的,桑塔纳的国产化为后来上海市的繁荣发展立了奇功。事实上,一个汽车工业的工作岗位可以形成材料、能源等上游产业两个就业岗位,在销售、维修、公路、金融、旅游等下游产业造就11个工作岗位。轿车工业的发展, 使生产者、相关产业从业者致富,他们的消费,又增加了其它产业的收入,使更多的人买得起轿车,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由此延展下去。因此,汽车工业在任何发达国家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朱镕基明确表示,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引进技术需要消化吸收,第二个是发展轿车工业特别是建立零部件生产体系已成当务之急。”他在调查桑车国产化时对上海大众德方经理明确表示,依靠进口零部件组装轿车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如果三年之内国产化率达不到85%,上海大众就要关门大吉。同时,当时刚到任的上汽总公司总裁陆吉安也领了军令状,三年内达不到60%国产化就引咎辞职。朱镕基的坚决态度,也让一开始对国产不甚积极的德国大众方开始转变态度。
朱镕基的出现,使得桑车的国产化重要性被上升到“生命线”的高度,这无论是对上海大众和整个汽车行业,还是对上海甚至对整个中国都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上海从1983年就开始小批量试装桑塔纳轿车,但国产化率真正开始呈跳跃式攀升,则是源自于以朱镕基主导的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从1989年开始,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从31%、60%、70%、82%……一直到现在的98.9%。
桑塔纳国产化不仅促进了其他轿车车型国产化的进程,更重要的一层意义还在于,中国孱弱的零部件产业由此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CKD组装起步,到实现国产化。
上海大众用了近6年,而这6年正好也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较为迅猛的6年。从七八十年代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到面临为桑塔纳配套的严格技术标准,在上海市和周边地区伴随着上海大众一起,成长起了一大批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这对于后来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一上马便能保证较高的国产化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基础。
由桑塔纳来承载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开拓者角色,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似乎是一个偶然之中又带着必然的结果。桑塔纳的成长也获得了朱镕基的认可,“中国工业品真正达到国际水平的,屈指可数,桑塔纳轿车算一个!”可见,桑塔纳最终不负重托。
用经典复刻经典
正如雅阁之于广汽本田,凯美瑞之于广汽丰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知桑塔纳而不知大众,挂着VW车标的车都被认为是桑塔纳,在记者的江西老家,许多对汽车不了解的人甚至把轿车统称为“桑塔纳”。
但一开始,轿车因为是稀缺品,桑塔纳20多万元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尘莫及,一般的老百姓并没有能力拥有它。当时的桑塔纳审时度势顺应国情,踏准了中国轿车发展的节点,在公务用车市场为自己找到了舞台,整个80年代,桑塔纳70%的销量用于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务车。桑塔纳在官车市场的一枝独秀,一直到90年代奥迪100、奥迪A6、别克世纪、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等车型的国产,才算有了对手。
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犹如一阵春风,个人汽车消费行为开始获得国家的鼓励和推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井喷式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富人阶层,与之一起释放的,还有经过长期物资匮乏之后被释放出来的消费热情。除了家电消费之外,汽车在当时无疑成了急于彰显个人财富和成就的最好标志。走下公务车神坛的桑塔纳迅速迎来了私人消费市场的热情包围。
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桑塔纳简直妇孺皆知,它与1991年和1992年相继上市的捷达和富康,犹如曾经的偶像明星F4般迅速红透大江南北。而桑塔纳因其在用车保有量上基数大,遍布各地的维修网点,零配件价格相对低廉,使用成本较低等特点,更是扮演着“老三样”中领头羊的角色。那句“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口号,成为许多人脑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在上海,2000 年上海举行首次无底价私车牌照竞拍时,其中70%的人首选车型是桑塔纳。
从公务用车、商务用车,到出租用车,再到私人用车,桑塔纳几乎见证着中国车市乃至整个社会从混沌初开到繁荣发展的各个历程。而且桑塔纳开创了一个奇迹,打破了一般一款车生命周期为5年的市场规律。三十年犹如一瞬间,桑塔纳在国内历经五代,从最初的普桑、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到桑塔纳志俊,一直到去年上市的新桑塔纳,车价也从当初的20多万一直降到可以为寻常百姓所接受的8万多。即便是在新车上市频繁如家常便饭的今天,桑塔纳依然常常占据着紧凑车型畅销榜单之列。
有人说“摔不坏的诺基亚,开不坏的桑塔纳”。正是缘于桑塔纳长期以来建立的品质口碑,才有了消费者对上海大众根深蒂固的可靠性印象。一个有趣的现象很说明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桑塔纳都是最易失窃的车辆,主要因为其易于“出手”。在那些尚未引进加长版帕萨特、上海大众车型单一的岁月里,是普桑和桑塔纳2000为上海大众守住了天下,殊为不易。
根据《汽车公社》整理出的数据显示,桑塔纳系列车型月均销量始终保持在1.5万辆以上。今年桑塔纳品牌总销量将突破500万辆,成为国内保有量最大的车型品牌,而这一数据也将超过很多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累计总销量。这位曾经为上海大众创下第一笔原始积累的“开国元勋”,为后者在今年年底率先登顶1000万辆的高峰贡献了半壁江山,其意义已经不只是一款车这么简单。
正如新桑塔纳的上市广告语,“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它允许旧的成为经典,并激荡新的可能发生。”老桑塔纳成为经典,而新桑塔纳又将经典复刻,带来了新的无限可能。去年底上市的新桑塔纳同样表现不俗,今年1~9月份累计销量突破12万辆,桑塔纳品牌1~9月的总销量更是突破了18万辆。充分展现出“桑塔纳”三个字在消费者心目中所蕴含的分量。
如果说中国开始沉淀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汽车文化,那么毋庸置疑是始于桑塔纳,它曾经传奇般的存在,让国人一点点产生自信,敢于去追逐梦想中的汽车生活。中国车市30年风雨,桑塔纳亦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回味起来,总能感触到那些激情四射的岁月的温度。
文 / 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