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队,玩的心态

  从最初加入电磁组,到如今即将把担子交给下一任组长,王森博说自己“玩得不亦乐乎”。“对于我来说,比赛成绩肯定不是第一位的,别把这个比赛看得太重要,还是应该回归到大学生玩的心态。”

  走进同济大学智能车队的工作室,完全可以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形容。一百多平米的房间里,一块巨大的蓝色布料占去了三分之二的面积,布料上排布着用白色泡沫板做成的崎岖跑道。剩下的三分之一,除了一条需要小心翼翼才能跨过的走道外,其余的都被一张张放着笔记本电脑的长桌、摆满精密仪器、文档的储物柜,以及散落在地上的零件占据了。

  见到王森博时,他正站在房间的一角,眼睛紧紧地盯着飞驰在跑道上的黑色小车。他是电磁组的组长,他们组的小车刚被学长借去用作课题研究,为了向我展示小车的魅力,他借来了光电组的“拳头产品”,这辆小车曾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的第七届赛场上惊艳亮相。

  通过车头上方传感器发射和接收的信号,再经过调制器的调制检测,之后在单片机程序的分析、处理、控制下,将数据结果传向电机,这辆光电小车在完全不需要人为操控的情况下,通过智能控制,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轻巧地穿梭在弯道、坡道、直道之间,完成了一系列华丽而精彩的高难度动作。

  光电组是智能车队里的风云小组,头上顶着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2008年全国赛一等奖和2011年全国赛二等奖的光环。实际上不光是光电组,同济大学智能车队的另外三支小组,电磁组、创意组、和摄像头组都在“飞思卡尔”华东赛和全国赛里赢得过很好的成绩。

  玩得不亦乐乎

  两年前王森博在学长的影响下,加入了智能车队的电磁组,从打杂的“小徒工”干起,看着学长们日夜摸索,之后带着小车在第六届“飞思卡尔”上尽兴奔跑。老大们走后,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成为了队里的主力,最终赢得了同济大学电磁组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第七届“飞思卡尔”华东赛一等奖。如今他已从“只会背理论知识”的学霸,成长为既了解电路又熟知编程、负责掌握整个制作进度走向的小组长。几个月前,他和团队刚刚参加了第八届“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

  为了迎接比赛,整个小组一般要花费半年时间去准备,11月份得到新一届比赛的规则后,12月份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寒假结束返校之后进行设计制作,次年7月份参加比赛。

  有趣的是,由始至终,王森博并没有把它看做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儿。准备考研的他,把即将接手团队的学弟叫到面前,说的第一句话是,“就玩儿嘛,把它当做课外活动来做。”这句话他说了不止一次。面对每一个新加入团队的小伙伴,他都会事先给他们打一支预防针。“这就是一个比赛,得了奖在我们学院里也就是保研时能加4分。别把这个比赛看得太重要,还是应该回归到大学生玩的心态。”

  从最初加入电磁组,到如今即将把担子交给下一任组长,王森博说自己“玩得不亦乐乎”。包括那些课本上学不到的动手经验、工程经验,怎么控制成本,怎么拉赞助,如何和小伙伴们齐心协力……这些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对于我来说,比赛成绩肯定不是第一位的。”实际上,比赛进行到第六届的时候,智能小车已经被挖掘到了极限。“以前,我们电信学院的老师就说,这个车已经不是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运作了,你们在压榨它的性能。”这种压榨对于电机、对于小车本身来说,早已是一种伤害。“这么做已经违背了这个比赛的初衷了。”比赛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大学生好好地玩,感受其中的乐趣。

  所以,飞思卡尔公司以及大赛组委会每年都在修改规则。比如第七届的规则就要求车子是直立的,两轮着地。许多已经把四轮车研究得非常透彻的学校,又重新归零,和其他学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正因为这个原因,如同神一般存在的北京科技大学,就在第七届的电磁组比赛中栽了跟头。在第六届电磁组比赛中位居亚军的北科,第七届上连全国赛都没有进。

  那个神一般的存在

  除了“吐槽”自己以及小伙伴的故事,王森博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那个神一般的存在--北京科技大学。

  刚刚结束的第八届“飞思卡尔”全国赛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体育馆里举办的。每一场有北京科技大学参加的比赛,穿一身黑衣、身后写“北科”俩字的技术支持团队,都会站满体育馆的整个第三层看台。“北科最疯狂的时候,校内选拔赛可以出一百个队。”光电、电磁、摄像头三个组别加起来共一百支队,相互PK最终选出参加华北区选拨赛的队伍。和王博森他们每年几万块的小打小闹相比,北科拥有七位数的经费。

  前段时间有人在论坛上调侃,“我已阅北科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技术方案,斗胆给大家推出北科第八届技术方案。”那时候第八届比赛还没开始呢!为什么会开这样的玩笑?因为北科每年拿出的技术方案都一样。实际上他们的保密措施做得非常严谨,真正的方案从来没有拿出来过。

  直到在今年新增加的技术方案赛上,大家才第一次见到了冰山一角。第八届“飞思卡尔”全国赛,北科的光电组和电磁组,分别拿到了全国第一和全国第二。他们选出了车上的设计亮点参加技术方案赛。看过之后的同伴回来感叹,“就北科参加技术方案赛的那点东西,已经够我们研究好长时间了。”王森博说,“原来我们一直以为他们只不过是调得好。看了技术方案赛的东西才发现,他们在很多东西上已经领先我们思考了。可以说不在一个概念里。”当然北科之所以如此强大,与他们神秘的技术支持团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支团队里不仅有研究生,还有老师,专门为他们开发智能小车的潜能,挑战极限,赢得比赛。在北科的眼里,“飞思卡尔”有着不同的意义,它更像一张名片,可以为学校做宣传。

  而这些恰恰是王森博最不认同的。“这不是‘飞思卡尔’的初衷。”他摇着头说。比赛结束后,电视台采访北科摄像头队的组长,用王森博的话来说,“那个小胖子什么都说不出来,设计都是学长给做好的呀!”

  文 / 杨丽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