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顿·马丁赛车史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阿斯顿马丁,赛车
  • 发布时间:2013-12-16 09:05

  阿斯顿·马丁生产定制跑车的历史已经有百年之久,这家公司从1913年由Lionel Martin与Robert Bamford共同创建以来,一直将打造高质量的赛车为己任,并不断追逐性能与外观的完美结合。

  公司创立伊始,Aston Martin公司的名字就像那时候很多欧美公司一样,选择了创始人姓名的简单组合,那时候被称为Bamford &Martin公司,最开始这家公司主要经营汽车改装和销售业务。

  在公司创办的第二年也就是1914年在,Martin驾驶着赛车在Aston Clinton举行的爬山赛中折桂后,这次获胜为这家小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声誉。一切开始不同。简单的改装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创建一家属于自己的汽车公司的想法在两人之间萌发。这对由优秀赛车手和出色工程师构建的黄金组合,随后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汽车,并将比赛和驾驶者名字的组合作她它的名字——这就是Aston Martin的由来。

  战前:两度易手

  1914年8月,一战爆发,Lionel Martin和Robert Bamford“投笔从戎”加入到了紧张的战局之中,而公司所有的加工设备,也出售给了生产出一战中最著名战斗机之一Camel的Sopwith飞机公司。仅仅成立1年的阿斯顿·马丁公司进入了短暂冬眠期。

  战后,阿斯顿·马丁在英国肯辛顿重建。虽然在1920年创始人之一Robert Bamford选择了离开,但并未影响Lionel Martin对于速度的追求。在获得了Count Louis Zborowski的资助之后,于1922开始了他在国际赛车运动中的漫漫长路。

  在1922年的法国大奖赛中,Martin打造的两辆赛车加入到法国大奖赛的竞争之中并一战成名,他用实力证明了深谙在血统中的赛车基因。之后的Brookland绕圈赛中,他们更用打破十项记录的成绩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世界大战的冲击让战后的人们无暇关注赛车运动,这也对运动赛车的销售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恢复生产之后只卖出了大约55辆汽车的B&M公司,不得不在1924年接受了第一次破产的事实。

  随后,Charnwood男爵夫人购买了阿斯顿·马丁公司的所有权并把公司交由他的儿子管理。好景不长,一年后,阿斯顿·马丁再次被迫关闭了工厂,另一位创始人LionelMartin也因此心灰意冷离开了公司。BillRenwick, Augustus (Bert) Bertelli及其他新的投资人接手了这家公司,并把它改名为阿斯顿·马丁汽车公司(Aston Martin Motor)。Augustus Bertelli成为新公司的技术总经理,并在1926年至1937年间主持设计了这个时期内的所有车型。

  1928年,Augustus Bertelli带领着两辆阿斯顿·马丁International赛车参加了公司创建以来的第一次勒芒24小时大奖赛。虽然两辆赛车最终都没有成功完赛,但为之后的比赛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在之后的几年中,他们的赛车成绩逐渐提高并成了勒芒24小时及 MilleMiglia等比赛冠军的有力竞争者。赛场上的成功并没有帮助阿斯顿·马丁实现很好的盈利,由于不可避免的财政危机,1932年公司被再次易手,这次掌管阿斯顿·马丁命运的是历史悠久的 Sutherland家族。

  Sutherland家族掌管的阿斯顿·马丁在生产赛车的同时,投入到民用公路轿车的生产之中,并投产了一系列车型。但是经验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产量,直至二次大战英国参战前的七年里,他们只生产出了包括赛车在内的700辆车。中间的亮点,或许只是在1939年,拥有自动变速箱和独立前悬挂系统的先进跑车Atom被研制成功。随着二战爆发,整个工厂都转向飞机生产,Atom并没有投入生产,但为二战结束后的阿斯顿·马丁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战后:顶峰后的没落

  在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阿斯顿·马丁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人——David Brown爵士。他希望阿斯顿·马丁凭借高性能的赛车产品获得世界的认可。凭借着战前的Atom的技术累积,制造出2-Litre Sports跑车,恢复了汽车的生产。而由David Brown同时带来的Lagonda的发动机技术,为之后的阿斯顿·马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在David Brown刚刚开始执掌阿斯顿·马丁的时候,阿斯顿·马丁并未以厂队形式参加到勒芒比赛的竞争之中。使用DB1的车队在1949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用三车参赛两辆完赛,分列第7和第11位的成绩结束了战后首届勒芒的竞争。1950年使用DB2的阿斯顿·马丁车队复制了前一年的完赛率,并将自己的排位提高到第5和第6位。初创两年的尝试虽说不上完美,但是也属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DB2参赛的第二年,厂队和私人车队的参赛车数达到了5台,他们都成功完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52年的勒芒属于300SL,即使有了全新的DB3的阿斯顿·马丁厂队,和其他车队一样无法与之抗衡,最终3辆赛车无一完赛。而且“无赛车成功完赛”的魔咒在阿斯顿·马丁车队头上一转就是三年……

  1955年,阿斯顿·马丁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否极泰来”和“喜忧参半”的意义。那年,他们虽然获得了建队以来最好的全场第二名的成绩,但是成功完赛的只有那一台赛车。

  1956年的勒芒中的高低搭配,DBR1这辆“原型赛车”无论跑起来还是看起来已经足够接近那时候统治赛场的捷豹D-type,但是好运气永远与阿斯顿·马丁车队无缘,这样的苦逼魔咒直到1959年才被破解。经过了长达10年的等待、奋斗和挣扎,阿斯顿·马丁厂队终于带回了自己想要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并且包揽了前两名,在那一年的比赛中,DBR1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5圈的领先优势完赛就是最好的佐证。

  1959年DBR1横扫了整个赛季,不光是勒芒,它囊括了Spa Sportscar Race, GoodwoodTourist Trophy以及Nurburgring 1000 km 在内的一系列比赛的冠军。在此之后,阿斯顿·马丁又依靠DBR1获得了1959年世界赛车锦标赛的冠军。

  1959年之后,阿斯顿·马丁厂队就离开了勒芒赛场,他们在1959和1960赛季加入了F1赛场的争夺,基于DB3S的动力系统和车身布局开发的DBR4和后期经过进一步轻量化小型化的DBR5,没有给阿斯顿·马丁带来任何一个分站赛冠军。最终阿斯顿·马丁决定于1961年退出F1的竞争。

  随着60年代初 DB4和高性能版本DB4GT的推出,及勒芒比赛中对于成员安全的规则要求的变化,阿斯顿·马丁为了适应新规则和新的赛道情况,开发了DP212、DP214、DP215等一系列赛车,这些赛车有着完美的外观曲线,超过300km/h的最高时速,但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他们永远无法为阿斯顿·马丁带来更多的冠军……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阿斯顿·马丁再也没有以整车厂队参与赛车的竞争。因为公司的财政紧张,股权的变更,冷战军事竞赛带来的民用产业衰退等等原因,这家几乎可以说完全以赛车起家的英国车厂淡出了赛车领域。这一去对于阿斯顿·马丁来说就是40年……

  雄心:再度统治赛道

  之后的40年中,阿斯顿·马丁总处于动荡之中,他们没用能力作为厂队独立参赛,就开始在发动机领域做起了文章,从1967年的Lola T70 MkII 、1977年Aston MartinRHAM/1到1982年的C组赛车Nimrod NRA/C2再到1989年的AMR1,各个组别都能看到阿斯顿·马丁的身影。但在福特收购阿斯顿·马丁之后,由于高昂的开销,与赛车相关的也被迫关停。

  福特掌管下的阿斯顿·马丁在推出了DB7、Vanquish及DB9等车型后,成功走出了财政危机带来的影响,阿斯顿·马丁正式宣布将在2005年重返久违多年的赛场。为此,他们创立了一个新的部门——Aston MartinRacing,这一赛车部门将与David Richards创立的英国著名赛车公司Prodrive合作,研发新一代的阿斯顿·马丁DBR9赛车。这款赛车推出之后就赢得了ALMS Sebring大奖赛的冠军,并在接下来的2006年与同样出色的Corvette C6R赛车展开了缠斗。

  2006年,阿斯顿·马丁回到阔别了近40年的纽博格林北环,并依靠在北环进行了前期开发的全新Vantage N24赛车获得了总名次24名 ,小组第4的成绩。

  勒芒永远是阿斯顿·马丁所追逐的最终目标,在回归后的第3年,遣6车出战的阿斯顿马丁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GT1组勒芒冠军。次年,带着经典海湾石油涂装的009号赛车,为阿斯顿·马丁再下一城。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阿斯顿·马丁赛车的序列开始不断壮大,从低水平单品牌赛事到国际驰名的耐力赛均有涉猎,并斩获颇丰。

  撰文>郭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