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16例临床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
  • 发布时间:2014-09-26 09:47

  【摘要】目的:探讨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式。

  方法:本研究采用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16例,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曲张静脉消失,28例患者的溃疡面在术后1~3周自行愈合。30例溃疡患者下肢色素沉着明显减退。皮肤点式切口疤痕在术后3~6个月逐渐消失,6例下肢湿疹样皮炎均明显好转。结论: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有效、快捷、安全的特点,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以及疗效确切。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 疗效

  本研究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16例患者,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ssvv)患者116例,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ssvv的诊断标准[1],本资料中下肢静脉溃疡30例,色素沉着45例,有3例硬化剂注射后复发,10例激光腔内电凝治疗后复发,6例湿疹样皮炎。

  2 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步骤

  2.1 术前检查

  行下肢血管静脉造影,静脉血管双功超声或静脉容积描记,以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及深、浅静脉和穿通支的瓣膜功能。对于轻度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再通者,其浅静脉曲张也可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标记,通过上述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

  2.2 手术步骤

  ①术前立位,止血带在大腿中上部结扎,患肢负重,以记号笔沿曲张静脉走行画线标记。②下肢静脉的驱血:用宽为15cm的橡皮驱血带自足背向上包扎至大腿中部,使静脉全部排空后,用另一根同样宽度的驱血带在大腿中部包扎并固定,包扎压力以达到同时阻断动、静脉血流为宜,然后解除大腿中段以下的驱血带。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于腹股沟皮纹下方约1cm处作平行切口,长4~5cm,外侧缘位于股动脉搏动处。显露大隐静脉至隐-股静脉交接点,切断结扎大隐静脉的所有属支,应注意单独注入股静脉的阴部外浅静脉,将其切断并结扎。距隐-股静脉交接点约0.5cm处切断大隐静脉,近端双道结扎,远端插入剥脱器,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关节。③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曲张静脉的剥脱:小腿部手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同时进行。在小腿内踝处循原标记找到大隐静脉的主干,取长度为0.5cm的切口,切断后将远端结扎,从近端插入剥脱器,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关节。沿术前所作标记作多个长度为0.5~1.0cm的点式切口,先拉出曲张静脉,再用蚊式钳进行抽剥。抽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点式切口的部位以减少切口数量,关节附近应取横向切口,以避免影响关节的运动,其余部位取纵向切口。

  如果足背或溃疡周围亦有曲张的静脉,同样可作小切口将其拉出。小腿溃疡可通过其周围的切口,用血管钳在其底部广泛分离并拉断穿通静脉,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小腿部切口缝合1针。纱布覆盖切口和大隐静脉剥脱路径,用弹力绷带从足背加压包扎至大腿中部,解除固定的驱血带,用弹力绷带包扎至大腿根部。

  2.3 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鼓励患者进行跖足运动,未手术下肢可行肢体气压,术后24h即可下床活动,给予低分子肝素钠3天每日一次,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术后第3天切口换药,术后第7~9天拆除缝线,关节附近处可延长至12天。弹力绷带包扎至伤口拆线,随后穿弹力袜2~4周。

  3 结果

  术后第1天伤口96例有渗血,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5~7天后拆除敷料未见明显血肿。30例下肢溃疡患者中有2例因溃疡经常出血并伴有感染,术后溃疡周围红肿,予以换药,4周后愈合;其余28例患者的溃疡面在术后1~3周自行愈合。45例溃疡患者下肢色素沉着明显减退。皮肤点式切口疤痕在术后3~6个月逐渐消失,6例下肢湿疹样皮炎均明显好转。

  4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方式近100多年,主要沿用上世纪初Babcock高位结扎加剥脱大隐静脉的传统方法[2]该手术方式创面较大、剥脱不彻底。近10年发展了不少大隐静脉手术方式但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率仍较高,而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的复发率较低。点状剥脱主要有以下优点:①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②曲张静脉抽剥干净、彻底,术前标记处曲张浅静脉均可在手术中剥脱。③术后美观,由于点状剥脱,术后切口较小而且愈合较快,得到大多数患者的满意。④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浅静脉点式剥脱术可去除所有的曲张静脉,可降低局部复发率[3]。因去除了深、浅静脉间的穿通支,使下肢远端静脉压降低,达到治疗和预防溃疡的效果。⑤手术切口较小,切口愈合较快,术后切口疼痛减轻,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平均为8d(7~9d);医疗费用明显降低。⑥手术操作方法简单、不需复杂昂贵的器材设备,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下肢驱血完成后,可将循环血容量提高到400ml左右,对于老年存在心脏储备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实施心电图检测,以降低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②术前应仔细描绘出曲张静脉的行径,便于术中抽剥而不易发生遗漏。驱血带驱血须彻底,大腿中部阻断血流的驱血带需上紧,达到同时阻断动、静脉血流的功效;如果阻断不彻底,在剥脱小腿曲张静脉时出血多,达不到驱血的效果。手术时注意紧贴皮下,不要损伤肌肉和神经。在包扎弹力绷带时,加压应适中、均匀,以免包扎过紧使静脉回流受阻或压迫皮肤和腓总神经造成损伤[4]。

  本研究采用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浅静脉点式剥脱术,既可去除曲张的大隐静脉,又可去除深浅静脉间的穿通支,达到预防和治疗下肢溃疡的目的。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有效、快捷、安全的特点,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复发率更低,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防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上)[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40.

  [2]曾庆黎,周凯,劳学军,等.下肢浅静脉曲张点式剥脱术.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8,7:315-316.

  [3]莫经刚.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86例报告.中国医师杂志,2002,4:275.

  文/王宏 张增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