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临床护理风险,心血管内科
  • 发布时间:2014-09-26 12:34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44例出现风险事件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具体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及其家属因素、药品设备因素、其它因素。结论:根据相关的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降低护理操作中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工作 风险分析 预防措施

  临床护理风险是指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因不安全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引起患者死亡或者伤残的可能。然而在临床的各个科室中,心血管内科是存在风险较高的一个科室,心血管系统疾病病情常常复杂多变,诱发因素较多,病情凶猛难以控制等等,具有突变型和多变性等特点[1]。因而,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44例出现风险事件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44例出现风险事件的患者,其中98例为男性,46例为女性;年龄在22~77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7.6±4.3)岁;26例患者患有单一疾病,118例患者同时至少患有两种以上疾病。

  1.2 方法

  通过对144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结果

  存在风险事件的患者中,94例事件由于护理人员因素导致风险事件,占65.3%;66例事件由于心血管内科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设备使用不当导致风险事件,占45.8%;24例事件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不了解,或者对救护工作存在误解导致风险事件出现,占16.7%;12例事件是有其它风险引发的,占8.3%。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临床上护理风险相对较高的一个科室,在实施护理操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隐患。因此,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这也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2]。因此,本文作者多所选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心血管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自大限度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出现,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护理人员相关因素

  本文研究指出,94例事件是由于护理人员因素导致风险事件,占65.3%;在各种因素中所占比例最高。护理人员存在多个方面的原因,具体为单纯注重机械的执行医嘱,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对潜在的危险缺乏预见性,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此外,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无法准备判断患者的病情,当出现突发情况时不能有效应急处理。而且大多数需要护理的人员多病情危重,对护理人员来说工作强度大,使得其身心疲惫、精神高度紧张、服务态度差、厌烦心理重,进而导致差错出现,引起护患纠纷。

  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该提升工作责任感教育和风险强化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典型的案例,对其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还要求护士坚持不断的学习,充实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3]。要求每个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特点、护理注意事项、治疗方法以及急重症病例的抢救等等。

  3.2 药物设备因素

  除了护理人员的因素之外,导致风险事件出现的第二大原因就是药物设备因素。本文中有66例事件由于心血管内科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设备使用不当导致风险事件,占45.8%;由于心血管内科多所使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硝酸酯类药物在应用是,要严格控制滴速。此外,心血管内科患者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如病情变化较快或者病情危重时,很容易出现心室颤动,因而应定期检查除颤仪的是否能够正常应用,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熟练操作各种仪器,以免急救时延误时机,导致纠纷出现。

  根据药物设备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在应用新药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如药品特殊时应做好标记,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在联合用药时要先查看药物的配伍禁忌表,如为新药,要做好先关的不良记录。严格查对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以及使用时间等,保证准确无误,加强对临床各个环节的管理,保证安全。此外要定期维护心血管内科的各种抢救设备,加强学习仪器的应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3.3 其它因素

  在导致风险事件出现的因素中还包含家属和患者的因素,由于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使得护患之间关系紧张,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没有提前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当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时,家属无法接受就会对救护工作产生误解,出现纠纷。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风险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学习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医疗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向阳.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2,26(06):102-103

  [2]王育红.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10):74-75

  [3]甄锡云,张丽敏,郭毓萍.心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42(03):852-853

  作者简介:冯婉君(1984-),性别:女,籍贯:浙江省台州市,工作单位:仙居县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

  文/冯婉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