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7例临床观察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慢性支气管炎
  • 发布时间:2014-09-26 13:04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6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设观察组;以同期单纯进行西医治疗的6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7.0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67.1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明确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由气管、支气管粘膜、周围慢性组织出现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据相关调查显示[1],该疾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的病程较长,主要因季节转化而产生急性发作,故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关于该疾病治疗,目前临床以西医治疗为主,但由于西医治疗过程中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故临床研究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其疗效,取2011年-2012年6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1年-2012年6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36例,患者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6.7±2.6)岁;以同期进行治疗的6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38例,患者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5.7±2.1)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患者连续2年或以上发病,患者临床症状多为咳嗽,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喘息症状。排除标准:所有患者排除心、肺疾病引起的咳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患者采用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1)抗感染,选择头孢唑林钠治疗,剂量为1g/次,2次/d;(2)止咳:给予咳嗽患者咳嗽合剂,剂量为10ml/次,1日3次进行口服;(3)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氨茶碱治疗,剂量为0.1g/次,1日3次进行口服。(4)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药方包括:麻黄、白芍、桃仁、红花各10g,法半夏、蚤休各13g,细辛、干姜各3g,炙甘草、五味子、桂枝各7g,地龙、丹参各14g,每日1剂进行煎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加减,若患者咳嗽未止,则可去桂枝,采用炙麻黄+苦杏仁治疗,若喉咙中有水鸣声音,则可加紫菀、款冬花等。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进行14d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咳嗽、气喘、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治疗。

  1.4 疗效标准

  本研究主要将患者的疗效分成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咳嗽、痰、喘等症状消失,肺部呼吸音正常,无湿性啰音等症状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存有少量湿性啰音,白细胞计数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湿性啰音,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67.1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据相关统计显示,该症状常因失治或治疗不彻底而成,再加上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呼吸道功能及防御功能降低,体内病微细菌能导致支气管出现炎症,增加分泌物,从而产生急性发作。临床特点包括咳嗽、咳痰、喘息及反复发作等,在治疗的过程中,西医治疗采用抗感染、缓解平滑肌痉挛、持续吸氧等治疗,但若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则易出现耐药性,且西药容易出现毒副作用,患者容易产生不良反应[2]。

  中医研究发现,该疾病主要属于“哮喘”、“咳嗽”等范畴,主要因外感六淫影响,导致肺脏受损、水液聚集成痰,阻碍气机,最终产生咳嗽和气喘症状。此外,由于肺气受损,脾失健运,痰液堆积于肺,多种症状相结合导致病情加重。故治疗主张标本兼治、扶正祛邪、补肺通络等,从而有效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给予患者活血化瘀、温肺化饮等中药治疗,选取麻黄、炙甘草、白芍、蚤休、红花、法半夏、细辛、干姜、地龙、五味子、桃仁、丹参、桂枝等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紫菀、款冬花等中药。此药方能对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故具有松弛平滑肌、抑制过敏反应之功效。其中,白芍+桂枝用于调和营卫;细辛及干姜温肺化饮;麻黄具有宣肺散寒之功效;五味子则能止咳、敛肺;法半夏则能和胃化痰。

  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达97.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1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内外兼治,一方面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另一方面亦能抑制炎症反应,松弛平滑肌,故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志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40例口[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05):69.

  [2]卢彩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6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26.

  文/陈维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