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缺血性结肠炎
  • 发布时间:2014-09-26 10:02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老年患者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50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和其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25例)给予抗生素加注射用血塞通及常规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腹痛、便血的恢复情况、复查结肠镜比较肠黏膜的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痛、便潜血恢复的时间缩短,复查结肠镜黏膜恢复率高,治疗结束后黏膜修复状态更好。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对缺血性结肠炎症状的恢复、肠黏膜的修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抑制缺血对肠黏膜的损伤。注射用血塞通可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 注射用血塞通 疗效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的日益严重,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缺血性结肠炎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故完善缺血性结肠炎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老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临床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colitis,IC)是由于结肠某一段供血不足或血流回流受阻,引起结肠壁缺氧损伤导致的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1],我院自2010年开始应用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以来,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科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的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1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缺血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

  (1)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粪便培养阴性;(2)结肠镜检查急性期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和纵行或不规则溃疡,血管网消失,病变肠管节段分布境界清晰;(3)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非特异性改变,急性期粘膜及粘膜下水肿,炎性细胞侵润、粘膜表面变性、脱落、坏死,可见小血管内纤维素血栓形成。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常规肠道休息、支持对症等治疗,抗生素选用喹诺酮类加奥硝唑或头孢类加奥硝唑,疗程为14天,治疗组在同样应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以0.9生理盐水250ml加注射用血塞通400mg(),1次/天,静脉注射,疗程为14天,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同时使用常规降压、降糖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每日观察生命体征,记录腹痛、便血及腹泻等恢复情况并每日复查便常规便潜血1次(干化学法),连续2次阴性视为血止;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结肠镜。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临床症状:腹痛及便血时间的变化。

  1.4.2 结肠镜下粘膜表现[1]

  结肠镜下粘膜表现为4级标准(1)病变消失,黏膜正常为痊愈;(2)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等均消失,仅余有黏膜片状红斑为显效;(3)病变无变化为无效;(4)黏膜表现介于(2)(3)之间为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两组之间统计检验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腹痛及便潜血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25例,其中腹痛平均缓解时间3.1天,平均止血时间3.3天。

  对照组25例,其中腹痛平均缓解时间5.2天,平均止血时间5.5天。

  两组中,治疗组腹痛及便血停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结肠镜复查疗效评估

  治疗组25例,治愈12例占48%,显效8例占32%,有效5例占20%,无效0.

  对照组25例,治愈7例占28%,显效10例占40%,有效7例占28%,无效1.

  两组中,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colitis,IC)是由于闭塞性或非闭塞性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结肠缺血损伤,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2]。及早行扩血管治疗,解除肠壁缺血状态,促进肠黏膜恢复正常,有利于尽快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作用[3]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研究发现其具有扩张动脉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提高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促进纤溶,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4]。通过我们的观察,治疗组症状改善快,病变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初步说明注射用血塞通对缺血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徐富星.下消化道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82-2.

  [2]李梅,欧阳罗芬.11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3):293-294,297.

  [3]罗声政,王瑞兰.失血性休克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3):509-510.

  [4]汪泳,张方信,王宏,等.中老年人以便血为主的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36-3737.

  作者简介:梁玉兰,女,(1974.5-),主治医师,内科方向。

  文/梁玉兰 代铁柱 李玉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