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老年口腔修复的临床浅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口腔修复,老龄化
  • 发布时间:2014-09-26 09:53

  【摘要】牙病常常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痛苦,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心脑血管疾病。鉴于健康的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对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更应当加倍重视老年人口腔保健问题。本文探讨做好老年人口腔修复的情况。方法是收集研究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我院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特点及修复情况,在修复前注意的问题,修复的方法,修复后的保健作了深入的论述,探讨相应对策,以寻求临床上医患更好地合作。

  【关键词】老年 口腔 修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在临床当中我们发现由于老年人的口腔常存在着多种疾病,情况比较复杂,加之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牙槽骨吸收、神经肌肉功能退化等一些系统性疾病,上述原因就加大了口腔修复的难度。本文中笔者收集我院100例口腔科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我院就诊并完成口腔修复的100例老年患者资料。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岁,对其性别、缺失部位、修复情况进行分析。口腔修复主要内容包括: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牙体缺损等修复治疗。

  2 修复的方法

  观察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牙齿的缺陷和不足、食物嵌塞、牙齿下颌关节等,并详细的统计资料,统计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修复以及食物嵌塞等情况,并对修复前后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前所有患者的口腔要仔细检查,并对所有患者的全口或者局部牙进行拍片,对与颞下颌关节有关的病例在口腔修复治疗前后均拍摄关节侧位片。根据患者患有口腔疾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去除松动牙齿,根据残冠以及残根的情况,采取保存或者拔除治疗的措施,对患有牙周病、龋齿、牙髓病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1]。

  3 治疗的结果

  100例口腔科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病例中65例为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共缺失牙齿625颗。35例口腔科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固定义齿修复。65例口腔科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全口义齿患者25例,上半口义齿患者7例,下半口义齿患者17例,赝复体患者16例。35例固定义齿修复老年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共修复125个牙单位;其中,男87个牙单位,女38个牙单位。

  4 讨论

  4.1 修复前应注意的问题

  4.1.1 老年患者缺牙后若长时间不修复,一方面可促使余留牙的移位、伸长及牙槽骨的吸收;另一方面,易形成各种不良咀嚼习惯,如单侧后牙缺失,易形成偏侧咀嚼习惯,双侧后牙缺失或全牙列缺失,易形成前牙咀嚼习惯或前伸合习惯,这些都会给修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4.1.2 修复前了解老年患者是否戴过义齿、何种类型义齿,以及义齿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由于各类义齿的适应性不同,戴过固定义齿的患者易对可摘义齿不满意,而戴可摘局部义齿者又不易适应戴全口义齿。

  4.1.3 要耐心倾听老年患者对义齿的要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但也不应随意做出绝对性答复,须根据患者口腔实际情况预判性说明原因,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4.1.4 应从老年患者的心理和实际功能出发,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有牙齿,甚至残牙。这样既有利于义齿固位,也可保留原有颌位关系和颌型,以及保持原有的感觉功能。凡有下列情况者亦可考虑暂时保留:如余留牙可承担咀嚼一般食物的能力,牙齿移位不严重,对修复影响不大者;牙周无溢脓,牙松动不超过Ⅱ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2/3者;对义齿固位,尤其下颌义齿固位有帮助者;年老体弱有慢性病不宜拔牙者。

  4.2 修复的方法

  活动义齿修复是当前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老年人活动义齿修复治疗的种类多,包括各种可摘局部义齿、全口或半口义齿、颞下颌关节病的矫形治疗、各种防嵌器、各种夹板(包括假牙龈)以及赝复体等。可摘局部义齿相对便宜,其机械性能较差,戴用不舒适,也不利于口腔卫生。但其易于修改,可较容易地修改加牙,有利于患者适应将来的全口义齿。固定义齿体积小、无异物感、舒适、不妨碍发音,患者不需要取戴,咀嚼舒适,缺牙较少、缺牙间隙小、余留牙健康的老年患者,也可以考虑安装固定义齿。老年患者选择修复方法时,口腔医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情况、缺牙部位、咬合关系,牙龈及牙槽骨情况等多种因素[2]。

  4.3 修复后的保健

  老年人口腔修复后的保健十分重要,关系到老年人修复的成功与否及使用寿命。口腔修复后应定期复查,以半年复查一次为宜,全口义齿宜在4至5年作全面修理如垫底或重制。由于老年人口腔内环境的改变,应特别注意对继发龋及根龋的防治,对残留的牙根应注意清洁,对残留牙根的牙周状况定期检查,防止因进一步龋坏及牙周破坏损伤余留的牙齿和牙根。老年人的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术后都特别强调保持局部清洁。针对老年人牙齿缺失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方面,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治疗中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耐心疏导和解释。通过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耐心、认真的解答,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相信医生,充满信心,愉快地配合医生,接受口腔修复治疗。同时,对于口腔的残根、残冠和孤立基牙要从修复的角度考虑,不可轻易拔除。对于口腔修复后的老年人,我们要耐心、详细地介绍义齿的配戴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听力差,记忆力差,动作迟缓,理解能力差等生理特点,在讲解相关事项时,除了要求亲属尽量陪护外,还要将注意事项写到纸上交予患者及家属[3]。

  5 结论

  总之,老年人无论在生理、病理、心理状态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要使老年人牙列缺损或缺失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口腔科医师不仅必须具备良好的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握问题的关键。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全身与局部的相互兼顾、治疗与护理的相互配合及治病与防病的相互结合,不断改变老年人口腔疾病治疗条件,总结临床经验,为发展老年口腔医学事业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5-206.

  [2]吴世莲,刘丽,曹明国.3038例口腔修复病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0):89.

  [3]刘洪臣,储冰峰,王燕一.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4,(02).

  文/朱卫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