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冠心病,护理,护理风险管理
  • 发布时间:2014-09-26 10:2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法,分析湖南省脑科医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14例冠心病患者且于湖南省脑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同时对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观察这214例患者出现的风险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过任何护理风险事件。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有效回避的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有效保障了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护理 风险管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在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如今,在手术、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创伤小,疗效好,适应范围广等优点[1],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技术,然而,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这种新兴的技术,因为冠心病患者特有的高风险性和护理管理培训还不够规范,非常容易造成护理风险[2]。本文则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式分析法,分析湖南省脑科医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4例,并且于湖南省脑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99例;患者年龄为42~89岁,平均年龄为56.27岁。其中上述214例患者的客观的以及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如下:

  1.1.1 患者病情突变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因为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病情变化极快,且具有难以预见的特性,常常伴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在进行介入治疗时,由于治疗的进行,导致患者更易发生意外。特别是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通常合并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更容易导致病情变化,有些时候,患者在送入导管室时,可能还需在室外等待,使得风险更大。

  1.1.2 患者出血

  患者经过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经过动脉穿刺侧肢体必须保证绝对制动,否则极易导致切口破裂、出血。特别是经过了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患者,其在手术过后,会在皮冠状动脉出留有动脉鞘管,一旦剧烈的移动患者或移动患者时没有与患者形成协调一致,则极易容易造成患者出血,从而引发更大的风险。

  1.1.3 管道的堵塞或者脱落

  冠心病患者大部分都带有各种静脉通路管道,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带有氧气鼻导管或面罩,特别是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则会带有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管道通路,对于这些通道,如果医护人员将病人从手术台上搬至平车上,从平车上搬至病床上,则都有可能导致这些管道的堵塞或者脱落,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意外,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1.1.4 患者坠床现象

  医护人员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室至病房的运送途中,如果因为医护人员的疏忽而未将床栏拉起,或者医护人员推着平车上行走过快、对患者照顾不周,则都易造成患者出现坠床的现象,从而导致护理风险情况的发生。

  1.2 方法

  我们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上述214例患者的护理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1.2.1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对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出健全完善的制度。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做好自身职责。护士长则应该积极主动的掌握相关护理风险管理信息,分析科里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查找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找出安全隐患,每个月组织科里的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进行分析,识别出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1.2.2 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

  每个月,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的教育,经过相关经验人员的的传授、教育、讲课,进而增强护理人员护理的责任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因为人为的疏忽而导致的护理风险。

  1.2.3 规范接送介入治疗病人的程序与行为

  对患者进行接送前,充分评估病情,对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才可进行运送,同时医护人员将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物品,对所有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同时必须确保运送途中静脉通路的通畅。提前联系好电梯,尽可能缩短运送时间。在运送过程中,拉起平车护栏,保证护送人员的步调一致,速度适中,在转弯时,放慢速度。

  2 结果

  对于上述214例患者的医护人员,均经过相关护理风险管理的指导与培训,以至于这422例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时,没有发生过任何上述所说的潜在的护理风险事件。

  3 讨论

  患者在医院内,在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的事件,我们将这类事件统称为护理风险,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而在护理工作中对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的过程,叫做护理风险管理[3],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对于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各种护理风险是客观的存在的,只有通过对护理风险的管理,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护理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护理风险的特性,进而采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4]。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中,想要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除了需要过硬的手术治疗技术,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护理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风险增大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手术的护理风险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蔡建蓉,容峰.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04:82-83+89.

  [2]雷金娟.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215-216.

  [3]陆骏,李益民,金建芬.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边缘时间”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1:1018.

  [4]田萍,李星梅,杨金芬,李海平.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1,36:3355-3357.

  作者简介:姓名:张海艳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年职称:护师工作单位:湖南省脑科医院DSA

  文/张海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