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作用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贫血鉴别,血液检验
  • 发布时间:2014-09-26 13:02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40例患有不同性质的贫血患者,并选择同一时间段内40例健康体检的患者,对所选的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通过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慢性感染性贫血的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有程度不等的变化。结论:在对贫血进行鉴别诊断时血液检验的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检验参数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能够准确的鉴别贫血的原因,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贫血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临床作用

  贫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血液中因一些原因导致红细胞数量降到正常值以下的情况,受到多个系统疾病的影响。临床上依据患者的不同发病机制,将贫血分为缺铁性、地中海、溶血性、巨幼细胞性、铁粒幼细胞性、慢性感染性、急性失血性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多个类型,根据贫血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因而诊断贫血类型对于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现今,临床上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最经济、最常用的方法诶血液检验。本文主要是研究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作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40例患有不同性质的贫血患者,其中2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在15~66岁之间,平均为(36±8.6)岁;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的人员,其中1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为(35±9.6)岁;比较两组检查人员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对进行检验的人员采集2ml肘静脉血,将其放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抗凝管中,上下颠倒混匀,之后将选择的血液标本分别放置在血液细胞计数仪输尿上对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提供相应的配套试剂,对血液结果详细记录。

  1.3 观察项目

  比较健康体检者与贫血患者血液中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分析其中的相互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慢性感染性贫血的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有程度不等的变化,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生障碍性、铁粒幼细胞性以及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健康检查者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贫血为一种症状,不是指具体的疾病,在临床上所有疾病都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很多原因引起的贫血与血液性疾病具有类似的表现,但前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2]。相关数据表明,血液系统的疾病中贫血的发病率最高,明显的超过白细胞疾病的发病率。2009年世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全球约有25%的人存在贫血症状,由于红细胞酶、红细胞膜以及血红蛋白基因的缺陷引起的贫血在人类的遗传性疾病中位于第一位。因贫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而且没有特异性表现,患者对这种症状逐渐适应,使得其忽视了贫血症状[3]。现今,血液学更加重视白细胞疾病的情况,此外对贫血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始终有很大一部分贫血待查的患者。在临床上对贫血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贫血的确立、性质以及病因诊断,然而要最终诊断为贫血,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筛查检验,这就表明提升临床对贫血的筛查诊断水平对诊断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

  本文通过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慢性感染性贫血的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有程度不等的变化,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生障碍性、铁粒幼细胞性以及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健康检查者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指出,地中海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H、MCV以及MCHC等指标降低,而RDW升高,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体积较小,同时红细胞的体积大小不均匀,主要是因缺铁引起的小红细胞以及正常红细胞同时存在,因而要依靠其他的特异性检验方法来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性贫血。对于慢性感染性贫血来说特异性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检验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同时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研究指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细胞学参数的变化以及多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导致的红细胞形态变化一直,因而通过上述四种指标均能够很好的对贫血类型进行鉴别诊断,同时在这一基础上运用特异性检查项目对贫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综上所述,在对贫血进行鉴别诊断时血液检验的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检验参数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能够准确的鉴别贫血的原因,临床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洁.32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5(12):412-413

  [2]赵应斌,黎华连,丁燕玲,刘宇.肾性贫血的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33(20):87-88

  [3]李启亮,徐樨巍,宋文琪等.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患儿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09,40(06):674-675

  [4]冼中任,陈秋霞,朱伯珍,文艳琼.红细胞参数对轻型β-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38(02):102-103

  文/李文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