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脑血管, 防护措施
  • 发布时间:2014-09-26 10:25

  【摘要】跌倒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运动、感觉和平衡等功能障碍,明显增加了脑血管病病人跌倒的危险。跌倒不仅会造成生理伤害,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除此之外,住院患者的跌倒还会导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引发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分析脑血管疾病病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脑血管病人 跌倒 相关因素 防护措施

  跌倒是病人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脑血管病病人由于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平衡功能下降更易发生跌倒。有调查显示,在急性治疗期有过跌倒的脑血管病病人为14.0%~64.5%,在康复治疗阶段为24.0%~47.0%[2],在返回社区生活的脑血管病病人中跌倒为37.5%~73.0%,其中有47.0%的社区脑血管病病人有超过一次的跌倒[2]。现将对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内在因素

  1.1 疾病因素

  脑血管病是一组由脑血管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疾病,包括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体位性血压过低等,这类疾病使病人出现偏瘫、脑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患者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而发生跌倒。

  1.2 年龄因素

  跌倒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每年有30%的65岁及以上和40%~50%的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会发生跌倒[3]。

  1.3 跌倒史

  有跌倒史已被证明是将来跌倒的显著风险因素,在脑血管病人中,Byers等指出,有跌倒史的脑血管病人的跌倒概率高于没有跌倒史的病人。

  1.4 心理因素

  害怕跌倒会减少活动,从而降低活动能力,而活动能力的低下会进一步增加跌倒的风险。一些老年住院病人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

  2 外在因素

  2.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51%与环境因素有关[4]。环境因素包括地面、光线;门、把手、卫生间和浴室的设计;楼梯和杂物堆放;家具和病房的布局是否合理等。

  2.2 药物因素

  脑血管病人口服药偏多,许多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等,都可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另有研究表明,服药总数是跌倒的危险因素之一,相对于单纯一种药物而言,服用多种药物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更高。由此可见,随着服药总数的增加,跌倒的危险性也逐渐增加。

  2.3 陪护因素

  有研究表明,陪护人员以年轻人居多,文化程度偏低,且多数来自农村,总体素质较低;非亲属陪护占很大比例;陪护时间长短不等;陪护人员对老年脑血管病病人跌倒的认知不足。

  3 防护措施

  3.1 全面评估病人状况,确定高危人群,加强预见性护理

  病人入院后,评估病人有无跌倒危险因素,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跌倒的危险性,加强病人及家属的风险意识,对没有陪护的病人要求家属陪护。同时在病人床头做好醒目警示标记。

  3.2 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宣教

  根据疾病的不同,对病人做个性化教育,告知病人跌倒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施,如脑梗死偏瘫病人,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或坐下、进行上下床及肢体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定时监测血压;对于脑供血不足、小脑功能不全等平衡功能障碍者,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如厕等应随时有人照顾。对于有过跌倒史的病人,嘱其记住过去跌倒的方式、时间、地点,从而加以预防。

  3.3 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经常与病人及家属交谈,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疏导。对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患者,需特别注重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排除心理上的焦虑、沮丧、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对于不愿求助的老年病人,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认识跌倒的危险性,发现困难及时求助于医务人员。

  3.4 重视环境的改善

  保持房间布局合理、安全;病床配有床栏,床旁呼叫铃放于病人枕旁;提供足够灯光,夜间熄灯后及时打开夜灯;保持地面清洁干燥,病房做清洁工作时,设置醒目的标志;嘱病人穿防滑的鞋子;清除走道障碍,病区的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设扶手,使用防滑地砖,厕所应有坐式便器,防止患者站立蹲下时跌倒;将物品放在便于病人拿取处。

  3.5 正确指导患者的用药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在治疗原发疾病时,当使用易增加跌倒危险的药物时,应尽可能使用最低药物剂量,尽量减少复方用药,及时停用不必要的药物。

  3.6 加强对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

  对易跌倒的高危人群及其陪护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广泛的卫生宣教,宣教的内容包括环境、安全、药物、疾病等方面,同时告知病人及陪护人员发生跌倒后的一般急救措施,使其对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有充分的认识,以期望能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人跌倒的发生。

  4 小结

  脑血管病人跌倒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跌倒的危险性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结果。作为公众健康问题,跌倒是病人独立生活的障碍,这就需要护士、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到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中来,以提高和强化预防跌倒的自我保护意识。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病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安全用药,创造适合脑血管病人的生活环境,同时对病人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并加强对陪护人员的教育。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做好防护措施,在病人及陪护人员的配合下,一定能够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人跌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玉兰,马腾宵,王勇琴.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5,23(5):29-31

  [2]陈君,石凤英,李泽平.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324

  [3]曹燕飞.跌倒的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45(03):64

  [4]库洪安,王艳丽.男性老年患者跌倒状态及跌倒认识的调整[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4(8):13-15

  文/徐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