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临床分析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中西医,内科,急症
  • 发布时间:2015-06-03 14:43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疗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急症患者,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70例患者中,50例治愈(71.4%),16例好转(22.9%),总有效率达91.4%。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来治疗如上消化道出血等的内科急症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内科急症;探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5-0009-01

  伴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在内科急症中中西医联合诊治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见,已经成为了中西医家和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急症医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l]。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诊治学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急症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中西医内科急症的诊疗,通过开展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内科急症和西医内科急症的急救优势,能使内科急症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使医院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进行完善,在内科急症治疗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西医治疗的优势,两者相互结合,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从而使内科急症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一2015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

  收治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急症患者,男42例,女28例,患者年龄23一69岁,平均44.6岁。其中18例因发生肝硬化而导致胃底、食道处静脉曲张产生破裂而出血的,30例因发生胃溃疡而产生出血症状,22例因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产生出血症状。38例发生大量出血,其出血量可达800ml,18例发生中量出血,血量在400一800ml之间;14例出现少量出血,出血量小于400ml。

  1.2 病因病机

  1.2.1 中医病因病机①患者因长期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或饮酒过度等,使胃内积热,郁热伤及胃络,使得热迫血外溢而吐血。②脾胃失调,酿湿于痰,痰郁久化火,痰热扰动胃络而吐血。③肠道郁热,热灼阴络,导致便血。④情志所伤,郁怒伤肝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至肝火犯胃,火灼胃络或素平胃热,由肝火诱扰而致吐血。⑤劳倦内伤,脾气虚之失统摄权,使气不摄血,致便血。总之,吐血之病位在胃。

  1.2.2 西医病因病机西医认为,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多由上消化道、肝胆胰等疾病引发,而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只占少部分。在众多消化道可引起的疾病中,以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最高,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0%;其次为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破裂出血,约占1/4。而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全身性疾病有血液病、应激性溃疡、尿毒症、‘自血管的疾病(如心衰)及胃血管瘤等[2]。

  1.3 治疗方法开放患者静脉通道,从而建立有效的补液通道,并给与患者重症监护措施,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护。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定量并维持给予20一90u垂体后叶素静滴,再给予40mg奥美拉吵溶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每天1次;400u凝血酶用100ml冰盐水稀释,每4h口服10ml。中医治疗:参麦饮(西洋参6g,五味子6g,麦冬12g),每8hl次。每日一副,开水冲服,分早晚两次服用(药品采用深圳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的999中药配方颗粒)。

  1.4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为患者在治疗后24h内未再发生呕血症状,3d后观察其粪便可发现由阳转阴,患者的生命体征也逐渐恢复平稳;好转为患者24h内发生呕血的次数明显降低,呕血量减少,柏油样大便的次数与量有明显减少,连续观察一周后可发现患者粪便逐渐由阳转阴;无效为患者24h内呕血次数及粪便性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未发生改变;死亡为患者因血压下降等原因,出现死亡现象。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70例患者中,50例治愈(71.4%),16例好转(22.9%),4例无效(5.7%),总有效率为91.4%。

  3 讨论

  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中西医结合对疾病进行诊治,如内科急症的常见多发病外感高热,其具有起病急骤,变化发展快,转变迅速等特点[3],临床治疗有时手无所措,治疗不及时,而引起很多不良后果。这些外感高热多见于西医的各种感染性疾病中,而随着细菌耐药性的程度不停增加,使得抗生素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除此之外,对于病毒性感染西医尚无良效。而随着人们对中医的认识越累越深,中医在急诊的诊治中也越来越有地位了[4]。

  中医认为外感高热是气营两播证的表现结果,当热毒由气入营时,使得火毒炽盛于营内,营阴耗伤导致体内精液减少勃稠,同时,当热毒激活了体内补体系统时会损伤脏腑组织实质。故经中医的辨证分析,中药的治疗取得良好的退热作用,但因中药的口服途径,起效慢,药效不佳。当中医药结合西医的剂型,将传统中药给药途径进行改变,可在短期内使得血内的中药浓度至较高的水平,促使各种发热疾病迅速退热[5]。有资料研究,对于治疗难治性的高热,使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的方法,以西医力求明确诊断,并使用效果较好的敏感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而中医则依据辨证分型的结果,为患者选择适宜证型的汤药或针剂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临床上对内科急症的疗效。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医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中西医结台积极治疗内科急症的研究及临床实践中,中西医便能在诊治内科急症中发挥更好的优势,创造出更强大的医疗诊治力量。

  参考文献:

  [l]乔之龙.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9,3(3):21一22.

  [2]张建成,沈艳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6):58一59.

  [3]周仲瑛,蔡淦,李明富,等.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8一546.

  [4]宣建大.中医急症源流及发展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68一2368.

  [5]单兆伟,刘沈林,黄峻,等.内科多发病中西医综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0一470.

  潘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