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骨折,复位,骨质疏松
  • 发布时间:2015-06-03 14:56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比较患者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后其对位情况、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GW评分等指标。结果: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创伤部位对位情况良好,复位后患肢掌倾角、尺偏角均有改善。80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6~59d,平均为(48±2.4)d,患者中评分达到优的有47例,良27例,可6例,优良率为92.5%。肿胀消退时间为6~16d,平均为(11±1.4)d,疼痛缓解时间为3~13d,平均为(7±1.1)d。结论: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易于学习掌握,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5-0017-02

  桡骨干皮质骨移行于松质骨以远处为骨薄弱部位,遭受外力易产生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约占全身骨折的1/6,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类型多,损伤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若治疗方法不当可能导致腕关节僵硬或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手功能,给患者带来不便。本文旨在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3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桡骨远端发生骨折患者为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在20~84岁之间,平均(52±5.4)岁,骨折部位右侧51例,左侧29例。造成伤病的主要原因为:因跌倒而摔伤49例,高处跌伤5例,车祸致伤2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5d,平均为3d。所有患者都是发生闭合性骨折,按OA分型:A型33例(A1型13例,A2型10例,A3型10例),B型26例(B1型12例,B2型7例,B3型7例),C型21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5例)。

  1.2 治疗方法

  80例患者统一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夹板材质为杉木皮夹板,前后2块较宽,内外2块较窄,共4块,夹板长度约为前臂的70%,不能超过肘关节,根据患者骨折远端和骨碎块方向确定压垫放置位置。C3型患者需在掌背侧放置压垫。治疗前应仔细查看X射线片,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令一助手双手握住伤肢远端,手术医生双手紧握手掌,拇指并列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余四指置腕掌部,将大小鱼际扣紧,沿移位方向牵引,持续2~3分钟,待重叠移位纠正,同时按压骨折远端向背侧,腕关节尺偏。有旋后移位的则旋前矫正。令助手将患肢肘部复位,而后前臂旋前屈肘90°时,行小夹板外固定。固定好可用绷带将前臂中下段捆扎并行超腕关节固定。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隔天更换外敷药,适时调整夹板松紧度,1w后令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如果发现移位应立即补充复位,1个月后患肢疼痛减轻、肿胀消失、血运正常等,可再次行X射线复查,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愈合则拆除夹板,逐渐开始患肢功能锻炼。骨折未愈的直至愈合方可拆除。

  1.3 临床观察指标

  跟踪随访80例患者观察患者患肢其发生肿胀所消退的时间和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长、骨折对位情况同骨折愈合后患者患肢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等。观察后应用GW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应用SPSS17.0该统计软件包将数据做以分析与处理,实验结果用X±S表示,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干预组各指标间的统计学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80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6~59d,平均为(48±2.4)d,患者中评分达到优的有47例,良27例,可6例,优良率为92.5%。肿胀消退时间为6~16d,平均为(11±1.4)d,疼痛缓解时间为3~13d,平均为(7±1.1)d。

  2.2 比较复位前后掌倾角与尺偏角

  80例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掌倾角与尺偏角的与复位前的比较。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常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文通过对80例患者进行观察,只要手法正确,夹板固定稳固到位,更换药物及时,并且给予适当的功能锻炼即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3.1 手法复位的要点

  助手要在肘上肱骨远端,避免因牵引使前臂双骨不能旋转导致对位不良,牵引需到位牵引时间足够长,手术医生两拇指需按住骨折远端,迅速屈腕尺偏使骨折对位,一手握住桡骨远端另一手帮助患者做腕环转运动,通过舟骨、月骨磨平腕关节近侧关节面,减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用力拉每一手指,使肌腱的剑鞘滑动度增加,避免发生手指僵硬,复位手法直接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应用压垫用胶布固定与夹板上避免因夹板移动而影响固定,每次换药至少需要一位助手保证整个过程骨折无移位。

  3.2 小夹板材质的选择和固定的优点

  小夹板材质是杉木皮,具有柔韧性好轻便易裁剪等优点,固定时需三度包扎,隔天换药,根据肿胀程度调整固定松紧度,避免骨折再移位。不主张用石膏或管形固定,石膏定形后不能变形,肢体肿胀可能消退,石膏不能适应患肢直径的变化,过紧影响血运,过松易造成骨折移位。与之相比,杉木小夹板可调且有韧性,显出明显的优势[1]。

  3.3 开放复位的不足和手法复位优势

  开放复位采用内置钢板的方法对患肢进行内固定,手术切口选择难,采用背侧切口则掌侧不能暴露,桡骨远端有一背侧隆起与4条纵行腱沟并且腕伸肌腱紧贴桡骨远端,钢板放于此处会影响肌腱滑动,影响手指屈伸。若用掌侧切口则背侧无法暴露,旋前方肌覆盖桡骨远端大半,需术中剥离,术后影响前臂的旋前活动。若骨折靠近关节,远端固定钉可能打入关节面,老年人骨皮质薄,骨质疏松螺钉固定不能充分发挥,术后仍需行4~6周外固定。尤其是C2、C3型骨折,由于骨块粉碎骨质压缩缺损,钢板螺钉把持力不足常遗留畸形、腕无力、创伤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2]。

  本研究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及术后随访,治疗效果满意,提示手法复位方法得当可有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学者认为,A型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内固定的优良率几乎无差异,C型骨折内固定无优势,但经过功能锻炼也可达到良好效果,B型骨折采用内固定法优良率更高。据本院经验,石膏外固定改为小夹板固定疗效可能更佳。

  结语:

  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易于学习掌握,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汤锦波,谢仁国,待德,等.桡骨远端骨折不同程度背曲畸形后腕动力学变化[J].中华创伤杂志,2011,17(2):613-616.

  [2]李颖,吴继明,江立红,等.桡骨远端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23.

  谈湘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