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针刺,闪罐,面瘫
  • 发布时间:2015-06-04 08:24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瘫60例,分为针刺配合闪罐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分别给予针刺配合闪罐、单纯针刺相应治疗。[结果]针刺配合闪罐治疗组、针刺治疗组痊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是:30,20例;5,4例;无效0,1例,总有效率分别是100%,96%,。[结论]针刺配合闪罐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针刺 闪罐 面瘫 治疗 讨论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5-0104-01

  周围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中医称为“口僻”、“口眼歪斜”,是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产生周围神经麻痹的症状。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它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共有症状,面神经离脑后多次弯曲穿行于颞骨骨管内,较易遭受损害,由于它是混合神经,受损后除影响颜面表情动作外,还会引起咀嚼运动、言语功能、味觉、视觉等功能障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年人多发。中医认为劳作过度,面部经络(阳明、太阳经)气血空虚,风邪(风寒、风热)乘虚侵袭经脉,经络阻滞、筋脉失养而为此病。西医学对此无确切的病因,多认为与受凉,劳累有关,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面神经管及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迫甚至变性而发病。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人,其中男28人,女32人,年龄18~70岁,发病3~35天,随机分为针刺加闪罐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5例,针刺加闪罐组35例。

  1.2 诊断标准

  1.2.1 发病前常有受凉、劳累或上感史;部分病人无任何诱因;

  1.2.2 起病急,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面瘫症状;

  1.2.3 临床表现为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夹食,漏水,急性期可出现耳后疼痛,部分患者有头痛,眩晕,听力异常等症状。病程久者,可出现下眼睑外翻,患侧面肌呆滞,口眼联动等症状。

  1.2.4 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

  1.3 鉴别诊断:据典型表现诊断本病并不难,但常与中枢性面瘫相区别。中枢性面瘫:多由脑血管病变引起,常为病变对侧颜面下部肌肉出现麻痹,面瘫同侧肢体出现瘫痪,腱反射异常。眼睑以上面部表情肌未出现瘫痪,故患者闭眼、皱眉、扬眉动作均正常,且两侧的面额肌深度、眉毛高度、睑裂大小均无异常出现。病变对侧眼睑以下的表情肌出现瘫痪,患者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做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一般无味觉、泪液、唾液分泌障碍,不伴有听力改变;周围性面瘫因病变同侧所有面肌出现瘫痪,患者不能进行皱眉、皱额、闭眼、露齿、鼓腮等动作,并伴有鼻唇沟变浅及口角下垂,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出现减退,唾液分泌障碍,听觉过敏。

  1.4 临床表现: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多数病人在晨起洗脸或刷牙时发现。常单侧,亦有双侧病变者。单侧周围性面瘫者,面部两侧不对称,起病急,额纹消失、眼裂增宽、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夹食,漏水,急性期可出现耳后疼痛,部分患者有头痛,眩晕,听力异常等症状。病程久者,可出现下眼睑外翻,口眼联动,面肌痉挛等,乳儿发生面神经麻痹时,吸吮受限。

  2:治疗方法:

  2.1 选穴:阳白、地仓、颊车、四白、下关、翳风、太阳、颧髎、迎香,均患侧,合谷、风池、外关、足三里均取双侧。人中沟歪斜加人中,不能抬眉加攒竹,颌唇沟歪斜加承浆。

  2.2 急性期:取合谷、风池、外关,泻法,患部轻刺激,不留针,局部闪罐,至皮肤潮红。

  2.3 恢复期:阳白、地仓、颊车、四白、下关、翳风、太阳、颧髎、迎香,均患侧,合谷、足三里均取双侧。人中沟歪斜加人中,不能抬眉加攒竹,颌唇沟歪斜加承漿,平补平泻,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起针后局部闪罐从前额至颧部、下颌,至皮肤潮红。

  2.4 常规治疗组单纯针刺,方法同上,不拔罐。

  3.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左右对称。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外观基本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

  4.治疗结果。针刺加闪罐组痊愈:30例;好转5例,常规针刺组痊愈20例,好转4例,无效1例。

  5.典型病例:李某某,男,22岁,学生,自述5天前晨起刷牙时发现漏水,继之感觉左侧面部发紧、麻木、不适,闭眼困难,流泪,进餐时食物停滞于左侧齿颊之间,查体:左侧眼裂增宽,额纹消失,口角向右侧歪斜,鼓腮时左侧口角漏气。左侧不能作抬眉皱额等动作,人中沟变浅,脉浮舌质淡,苔薄白。诊为:左侧面瘫。治则:祛风散寒通络,轻刺浅刺激,3次后改用平补平泻法。取穴颊车、地仓、阳白、四白、太阳、翳风、迎香、合谷、足三里等,每日1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针一次,针刺3次后症状明显好转,12次后诸症消失,又巩固治疗3次,即告痊愈。

  6.讨论

  本病祖国医学认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络脉空虚,风寒外袭、侵入阳明、少阳之脉,气血痹阻,造成经气运行失常,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治疗以取阳明经穴为主,因该经循行环绕颜面,《灵枢经脉篇》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出挟口、环唇……出大迎、循颊车……至额颅”。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本经穴治本经病疗效显著;阳明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精微化生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之本。刺激本经俞穴,以扶正固本,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阳明经又是多气多血之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针刺上述腧穴,可以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合谷、翳风,祛风通络,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通过改善微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调理生理机能,改善面神经的营养,加强神经再生能力,从而对面瘫病产生良好的临床疗效。拔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改善面部经络气血运行之功效,借用闪罐之吸着力牵动面部肌群,以调整神经血管,恢复其正常功能,并且不会在脸上留下“印记”。二者并用,祛风散寒通络作用更强。气血流畅,阴阳平衡,则疾病向愈。本组观察所纳入的面瘫病病例,通过针刺结合闪罐治疗后都有较明显的疗效,证明针刺结合闪罐治疗面瘫病具有治愈率高的优势,且安全经济、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可作为面瘫病有效的疗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面瘫的治疗中,患者要防寒保暖,忌用冷水洗脸,外出戴口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以免影响疗效。求愈心切,自寻多种治疗,配合差,敏感者疗效差;有高血压,肝病,胃病,肾病,贫血,糖尿病等基础病者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第2版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胡彩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