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奥施康定为初始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癌痛,便秘,软件
  • 发布时间:2015-06-03 15:31

  摘要:目的:观察以奥施康定为初始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中、重度癌痛疾病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奥施康定和氨酚羟考酮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吗啡片治疗,统计二十四小时内,控制患者疼痛的效果,以及患者产生疼痛的次数。结果:观察组中、重度癌痛疾病患者中,其二十四小时内控制疼痛率是75.00%,高于对照组的控制疼痛率52.50%(P<0.05);观察组中、重度癌痛疾病患者二十四小时内疼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奥施康定为初始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患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情况,减少患者的疼痛次数,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奥施康定;癌痛;中度;重度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5-0020-01

  在临床上,癌痛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相关病症,若疼痛不能缓解,则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本文研究当中,以奥施康定为初始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患者,取得的临床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中、重度癌痛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临床诊治,均符合中、重度癌痛疾病的诊断标准。将这80例中、重度癌痛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2例、女性患者占18例,年龄15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50.76±10.16)岁。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3例、女性患者占17例,年龄16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50.46±10.83)岁。对两组中、重度癌痛疾病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在治疗期间,为预防两组中、重度癌痛的患者发生呕吐现象、恶心现象、便秘情况,都同时给予胃复安和芦荟胶囊进行辅助治疗[2],胃复安使用方法为一天两次,一次15mg剂量;芦荟胶囊使用方法为一天一次,一次两粒。观察组当中,给本组中、重度癌痛的患者,使用奥施康定和氨酚羟考酮进行治疗[3]。奥施康定使用方法为q12h,剂量为10mg;氨酚羟考酮使用方法为,一次1片到2片。对照组当中,给本组中、重度癌痛的患者,使用盐酸吗啡片进行治疗[4],使用方法为q4h,剂量为10mg。两组中、重度癌痛的患者,都遵照医嘱口服治疗,以处理患者的爆发痛。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中、重度癌痛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对应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统计二十四小时内,控制患者疼痛的效果,以及患者产生疼痛的次数,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治疗中、重度癌痛疾病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中、重度癌痛疾病的患者之间,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对比治疗效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两组中、重度癌痛疾病的患者分别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疼痛情况等各项观察指标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中、重度癌痛疾病患者中,其二十四小时内控制疼痛率是75.00%,高于对照组的控制疼痛率52.50%(P<0.05);观察组中、重度癌痛疾病患者二十四小时内疼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得出,两组中、重度癌痛疾病的患者之间,对比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治疗癌痛患者的方式,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奥施康定是临床上一种常用以治疗癌痛患者的药物。

  奥施康定[5],是一种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使用剂量能够灵活的进行调整,其一,使用38%的奥施康定即释,能够在1个小时内,就达到显著的镇痛效果;其二,使用62%的奥施康定控释,能够在12个小时内,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情况;其三,在使用24个小时到36个小时之间,就能够将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的状态。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重度癌痛的患者,在使用奥施康定和氨酚羟考酮进行治疗后,其二十四小时内控制疼痛率高达75.00%,而对照组中、重度癌痛的患者,只使用盐酸吗啡片进行治疗后,其二十四小时内控制疼痛率仅有52.50%。与此同时,观察组中、重度癌痛的患者,其疼痛发生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两组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奥施康定为初始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患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情况,减少患者的疼痛次数,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史瑞君,杨国旺.中药穴位贴敷预防奥施康定所致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27-828.

  [2]崔哲,刘金玉,李翠芳等.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应用于癌痛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1):6797-6799.

  [3]郭静波,魏丽萍,王玉梅等.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吗啡控释片治疗国人中重度癌痛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4):385-387.

  [4]何海燕,朱京慈,彭娜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癌痛及癌痛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52-256.

  [5]王妙苗.癌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7):662-666.

  蒋秋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