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门诊,护理,安全事故
  • 发布时间:2015-06-04 07:36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因素管理的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例门诊患者,依据门诊诊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风险因素管理。结果:两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因素管理广泛应用于医院门诊护理中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因素管理;医院门诊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5-0053-01

  在各个医院的门诊护理中,由于各种原因,门诊就诊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因此需要加强风险因素管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1]。为了深入地在医院门诊护理中全面地应用风险因素管理的价值,特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6月开始全面实施风险因素管理,选取2012年1月~5月收治的100例门诊患者并将其列入对照组,同时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门诊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3~78岁,平均年龄为(34.2+2.5)岁,其中,胃肠不适、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骨外伤患者分别为25例、17例、23例、15例、20例;观察组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为2~83岁,平均年龄为(34.5+2.7)岁,其中,胃肠不适、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骨外伤患者分别为23例、15例、24例、16例、2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内容有测量体温和血糖等项目以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应用风险因素管理,主要内容有:

  1.2.1 优化风险因素管理制度

  不断地完善风险因素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的交接班制度、风险事件的记录制度等,实行责任到人制度,并要定期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核查,若发现问题,便要及时地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整改[2]。

  1.2.2 加强人员培训

  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风险因素的培训,以增强其风险管理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门诊护理基础知识和门诊法律法规,以有效地提高其认识水平,增强其责任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措施,以督促科室医护人员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风险因素管理水平。

  1.2.3 加强风险因素管理

  1.2.3.1 预诊分诊管理

  要优化门诊就诊环境,每日按时对地面和空气进行全面消毒,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在患者挂号和预诊中,护理人员要注意积极地引导患者进行分科挂号,以尽量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以免由于耽误患者的病情而造成各种安全事故。

  1.2.3.2 侯诊管理

  针对候诊室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积极地与其进行沟通,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告知其候诊进程情况,同时也要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以缓解患者的焦躁心情;如有必要,可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测量患者的各种基本体征如血压、体温以及脉搏等,以减少就诊时间,缓解其在候诊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建立就诊绿色通道,针对呼吸窘迫、大量出血以及休克的患者,可安排其优先就诊,也可即刻送往急诊室进行对症处理,以免耽误患者的病情[3]。

  1.2.3.3 急诊管理

  日常工作中,要准备好各项急诊所需的器械和物品等,并需使其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急诊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同时将患者送往急诊室进行紧急抢救,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相关的急救操作,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使用满意度量表[4]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级。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院门诊工作中,由于门诊患者的数量较多,且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因此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若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或风险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便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加强风险因素管理。

  本研究中,观察组100例应用风险因素管理,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风险因素管理广泛应用于医院门诊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斌,杨凡,李影等.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4,08(39):534-534.

  [2]杨珺.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154-155.

  [3]刘丽玲.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32(14):2752-2752,2756.

  [4]吕冬梅.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2(1):278-278.

  刘魏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