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面临的风险及对策探讨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血液透析,眩晕,葡萄糖
  • 发布时间:2015-06-04 08:0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护理面临的风险及对策。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2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60例,分析其在血液透析护理中所面临的风险,并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风险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面临着许多护理风险,为了减少和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应当要给予患者有效的风险护理,从而促进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对策;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5-0072-01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其作用是净化血液,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方法。在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中存在着许多风险问题,为了研究血液透析护理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现将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两组共12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对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风险护理,对对照组的60例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于临床研究的12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60例。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22例,各占总数的63.3%、36.7%;年龄在24-79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2±5.5)岁;从发病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在0.7-2.5个月之间不等,平均时间(1.6±0.5)个月;疾病类型为糖尿病肾病的有1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16例、尿毒症的有11例、药物中毒的有8例、终止妊娠的有4例、肾功能不全的有6例,各占总数的25%、26.7%、18.3%、13.3%、6.7%、10%。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各占总数的60%、40%;年龄在23-7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0±4.9)岁;从发病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在0.9-2.2个月之间不等,平均时间(1.4±0.3)个月;疾病类型为糖尿病肾病的有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17例、尿毒症的有13例、药物中毒的有6例、终止妊娠的有5例、肾功能不全的有7例,各占总数的20%、28.3%、21.7%、10%、8.3%、11.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从发病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风险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风险护理措施如下:①在血液透析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常规器材和药物外,还需要配备齐全氧气、简易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装置、降压药、强心药、镇静止痛剂、升压药、口服心痛定、呼吸兴奋剂、5%碳酸氧钠、鱼精蛋白及50%葡萄糖等;②在进行血液透析前,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适合于患者的血管通路开辟方式,如行股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式、行颈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式、行锁骨下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式及行动静脉内屡穿刺式等;③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压力;④血液透析的全过程必须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所有物品都要定期消毒和清洁,一次性物品严禁反复使用;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关注患者有无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眩晕、呕吐、面色异常、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暂停血透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⑥血液透析结束时,护理人员应当确保患者的体外循环血液回干净,并要给导管消毒以预防感染。

  1.3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所有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方式,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净化患者的血液,从而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风险事故,例如:①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并发症;②在血液透析的前2-3小时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心博骤停或休克;③由于热原反应等原因,容易使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感染;④由于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等因素引起的血液透析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风险,临床上应当给予患者有效的风险护理。

  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面临着许多护理风险,为了减少和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应当要给予患者有效的风险护理,从而促进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刘彦琼.血液透析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2:169-171.

  [2]焦明岩.浅析血液透析护理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9:1654+1658.

  [3]张开敏,姚晓娟,王小丹.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4:339-340.

  [4]邵学惠.浅析血液透析护理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4:7575-7576.

  [5]李玉芳,刘丽萍,骆素兰.探讨血液透析中存在的风险及护理管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3,16:22-23.

  何君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