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操作护理体会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颈外静脉,护理,临床
  • 发布时间:2015-06-03 16:08

  摘要:目的:分析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需经颈外静脉进行相应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置管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结果:20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6例患者在第一次置管时由于导丝无法顺利送入而需行二次穿刺置管,并最终置管成功。结论:在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过程中,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应用有效的护理方法,有助于保证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颈外静脉;深静脉置管操作;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5-0043-01

  与浅静脉置管相比,深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明显较长,有助于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保留了患者有效的静脉通道,便于进行静脉给药。但是,在进行深静脉置管,特别是经由人体颈外静脉进行置管时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相应的护理方法,以确保置管的成功率[1]。本研究旨在分析经由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价值,获得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共计200例患者在我院经由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治疗。200例患者中,男136例,女64例,年龄为35~79岁,平均年龄为(53.4+2.4)岁,其中,晚期癌症恶病质患者为56例,四肢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为63例,肿瘤化疗患者为81例。

  1.2 方法

  取患者的仰卧位,并使其头部稍稍后仰10~15°,以使颈部充分显露;借助于2根棉签对患者的锁骨上方进行适当挤压,以有效充盈颈外静脉;常规进行彻底消毒,治疗者指导助手对患者的颈外静脉的近心端进行适度按压以使其完全充盈;穿刺点需选取患者的下颌角和其锁骨上缘中点连线部位,借助于左手拇指适度地拉紧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同时右手食指以及拇指持针,并进针,若有回血现象,则需中止进针;使用适量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确定有无肿胀现象,若确定无误,则可借助于食指以及右手中指对针筒进行固定,并将导丝插入专用的针筒中,并经由导丝将软管置入血管中,并常规退出导丝[2];如果无菌针筒可以抽到回血,则表示穿刺成功;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对管腔进行冲洗,将肝素帽连接好,然后夹闭导管,然后对穿刺点进行覆盖等操作。

  2.结果

  20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左侧和右侧分别为35例、165例;6例患者在第一次置管时由于导丝无法顺利送入而需行二次穿刺置管,并最终置管成功。

  3.讨论

  在人体颈部静脉中,颈外静脉属于浅静脉,胸锁乳突肌前缘为其起始部位,经由人体的胸锁乳突肌的表面并斜向后下,以直至人体的颈后三角。经由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的过程中,血气胸、动脉或气管损伤等的发生率较低,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或者回血等不良现象,因此在临床上的使用率较高。

  但是人体颈外静脉的血流相对较慢,且其血管壁上附着有大量的瓣膜,再加上该静脉较为弯曲,所以在置管时,如果导管太软,则会难以插入,因此很难到达中心静脉;在对肥胖或者休克患者进行穿刺时,由于难以辨认颈外静脉的位置,需凭借体表投影进行穿刺,增加了穿刺的难度。所以,在穿刺前,需全面了解颈外静脉的解剖结构,确定其具体位置和走向,然后尽量选取充盈情况较好的一侧实施穿刺操作;在行穿刺前,需取患者适宜的体位,尽量使穿刺部位充分显露;在中低位穿刺过程中,由于颈外静脉往往是在人体锁骨上窝有明显的弯折现象,所以使行程明显增加,这种情况下,需选取平喉结下方位置进行穿刺,此外,导管也需送进12cm左右,以保证其可以直至上腔静脉[3]。在穿刺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若患者有明显疼痛,可使用3mL左右的利多卡因进行注射,以缓解其疼痛;在穿刺时,需选取患者的颈外静脉的旁侧皮肤然后进针,建立导管在患者皮下的有效隧道之后,直接进入患者的颈外静脉,以避免对穿刺点造成污染,从而可有效降低败血症的发生率;在穿刺时,需要控制好进针速度,在进针的同时进行回抽,以避免刺穿患者的静脉后壁,提高穿刺成功率;在对患者的颈外静脉近心端进行按压时,要控制好力度,并且需要避开患者的颈动脉窦,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以及心搏情况。

  穿刺后,护理人员需对进针点进行密切观察,确定该部位是否有肿胀、渗液、渗血等现象,针对渗液渗血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将床头适当抬高,并对患者的渗出点进行适当压迫,同时也需要更换贴膜;穿刺成功后,告知患者在洗脸或擦脸时,要注意尽量避开其颈部置管部位,以降低导管脱落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在输液治疗时,要控制好滴速,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而对输液速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需要及时地接瓶,以防止空气进入患者的静脉内,从而导致空气栓塞;对患者的留置部位进行监测,查看其是否存在肿胀等表现,并要对其固定情况进行观察;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更换无菌透明敷贴,一般为2~3次/周;在拔管时,选取患者皮肤的进针点与其上方的垂直方向作为压迫点,以防止血液漏出血管,同时需轻压患者的皮肤,然后迅速拔管,但是在拔管后需要对穿刺点进行3~5秒的按压,以防止穿刺点出血。

  本研究中,20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6例患者在第一次置管时由于导丝无法顺利送入而需行二次穿刺置管,并最终置管成功,提示。在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过程中,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应用有效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仕兰,陈正涛,潘琳等.经颈外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15(36):136-137.

  [2]林伟芬,杨西宁,李赛梅等.肺癌患者四种深静脉置管方式比较[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4,22(6):381-386.

  [3]陈伟丽.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操作护理体会[J].中国医刊,2013,48(4):92-93.

  邹丹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