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血透护理体会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肾衰竭,血液透
  • 发布时间:2015-06-04 07:41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床旁血透的护理体会。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对所有患者均行床旁血透护理,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结果:100例患者中有62例患者行股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21例患者行颈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12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5例患者行动静脉内屡穿刺,各占总数的62%、21%、12%、5%;6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压、3例患者发生失衡综合症、9例患者发生肌肉痉挛、2例患者发生热原反应、2例患者发生出血,各占总数的6%、3%、9%、2%、2%;总体来说,100例患者的血透治疗都较为顺利和成功,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在血透治疗过程中应当给予患者床旁血透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有效率,促进血透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延续护理;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5-0058-01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方法之一。有效的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血透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血透的治疗有效率。为了研究床旁血透的护理效果,现将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床旁血透护理,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4例、女性患者有46例,各占总数的54%、46%;年龄在27-79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4±5.2)岁;从发病到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在0.8-2.3个月之间不等,平均时间(1.7±0.5)个月;肾功能衰竭的致病原因为糖尿病肾病的有2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34例、药物中毒的有17例、终止妊娠的有6例、肾功能不全的有20例,各占总数的23%、34%、17%、6%、20%。

  1.2 护理方法

  1.2.1 血透用品准备

  所有患者均在床旁室进行血透,除了常规血透器材和药物以外,还需要配备氧气、简易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装置等物品以及降压药、强心药、镇静止痛剂、升压药、口服心痛定、呼吸兴奋剂、5%碳酸氧钠、鱼精蛋白、50%葡萄糖等药物[1]。

  1.2.2 血管通路准备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开辟方式,一般主要有行股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行颈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行锁骨下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及行动静脉内屡穿刺等几种方式[2]。

  1.2.3 血透前护理

  在血透之前,护理人员应当打扫干净床旁室,保持室内的规范、整洁、舒适、空气清新及温湿度适宜,从而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血透环境;再者,护理人员还应当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尽量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治疗[3]。

  1.2.4 血透中护理

  在血透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体征,随时关注患者有无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眩晕、呕吐、面色异常、躁动不安等症状,发现情况应及时暂停血透并上报医师有效处理[4];再者,当血透结束时,护理人员应当确保患者的体外循环血液回干净,从而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另外,回血完毕后还应当做好导管的消毒工作,从而预防感染[5]。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62例患者行股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21例患者行颈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12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5例患者行动静脉内屡穿刺,各占总数的62%、21%、12%、5%;6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压、3例患者发生失衡综合症、9例患者发生肌肉痉挛、2例患者发生热原反应、2例患者发生出血,各占总数的6%、3%、9%、2%、2%;总体来说,100例患者的血透治疗都较为顺利和成功,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

  3 讨论

  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指的是肾脏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按照发作的急缓,可以将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通常情况下,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多种疾病所导致的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而引起的,而慢性肾功能衰竭则是由于各种病因所导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种综合征。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方式之一,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净化患者的血液,从而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根据大量实践证明,有效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有效率。

  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有62例患者行股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21例患者行颈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12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经皮留置双腔导管、5例患者行动静脉内屡穿刺,各占总数的62%、21%、12%、5%;6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压、3例患者发生失衡综合症、9例患者发生肌肉痉挛、2例患者发生热原反应、2例患者发生出血,各占总数的6%、3%、9%、2%、2%;总体来说,100例患者的血透治疗都较为顺利和成功,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血透治疗过程中应当给予患者床旁血透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有效率,促进血透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新歌,樊少磊,韩晗.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03:207-209.

  [2]王新歌,樊少磊,张守梅,韩晗.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08:744-746.

  [3]陈雪玲.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09:837-839.

  [4]邢伟,吴艳青,宋延锋,高洁,唐静,林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与生活质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05:901-904.

  [5]陈仕飞,姚家莲,杨景明,王娇,李蜜蜜,王田.床旁血透31例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11,08:763-764.

  周银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