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为什么“突聋”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耳朵,疾病
  • 发布时间:2015-10-13 10:39

  老年是人生之旅中最美的那道夕阳,正如歌词中所唱“最美不过夕阳红”,但老年也是很多疾病易发和高发的时期。如果能在老年阶段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福音。

  很多老年人不把耳朵背当回事,觉得老了嘛,器官在退化,耳背很正常。其实这种想法不正确。进入老年,人体功能确实会逐渐衰退,但这种衰退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属于疾病了,需要及时检查和治疗。对突然的耳背(俗称“突聋”)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老年人的“突聋”,原因多种多样,下面我们来看看这3个小故事。

  故事1:70岁的王大爷,平时身体不错。前不久的一天,王大爷洗澡后突然发现右耳听不清,掏耳朵时感觉疼,来我这里检查,发现是右边外耳道耵聍嵌塞(俗称“耳屎堵了”)。这种耵聍栓不同于平时的耵聍,一般比较硬,不易取出,遇水会泡胀堵塞耳道。我给他点了专门的药水,3天后复查,把耵聍取干净后,耳朵一下子就听清楚了。

  故事2:还是王大爷,距上次看病半年多后,又发现右耳突然听不清了,他以为还是耵聍嵌塞,耽搁了几天才来医院检查。这次耳道只有少量耵聍,取干净后王大爷还是听不清。做听力检查发现是神经性耳聋。我诊断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给王大爷输液治疗1周后复查,听力恢复了很多。但由于王大爷当时没有立即就诊,听力没能完全恢复,比较遗憾。

  故事3:赵大妈,今年65岁,身体不太好,有“三高”。平时吃降压药很随意,想起来才吃,想不起来就没吃。一周前开始头晕、耳鸣,左耳听力明显下降,但她没当一回事,还坚持爬山锻炼。前两天觉得耳背得实在厉害才来就诊。我给她做了相关检查,发现她血压不稳,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左耳属于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给她开了治疗突聋的药静脉点滴,并叮嘱她必须看神经内科,要好好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近期不要爬山,避免出现危险。赵大妈没当回事,没有去神经内科检查,每周还继续爬山。结果在输液过程中又头晕,她认为是输的药有问题,很生气地找到我。给她一量血压,竟高达220/110mmHg,我让她立即去看内科以控制血压,并做相应检查。经过及时治疗,血压和血糖控制住了,头颅CT显示有陈旧性和新发腔隙性脑梗塞。由于治疗还比较及时,才没有导致严重的脑血管后遗症,听力还恢复了不少。这件事让赵大妈很是后怕,对健康的理解和对治疗的配合也好了很多。

  点评:老年人外耳道耵聍嵌塞比较多见,一般自己处理不了,而如果乱掏可能引起严重的外耳道炎,应尽快到医院处理。祖国医学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突然的耳背有可能是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这是内耳感音神经性损伤的表现,和内耳缺血、缺氧以及全身很多脏器如肝肾都可能有关系。突聋的治疗时间性非常强,越早越好,晚了则可能耽误病情。出现突聋,不能想当然地觉得没事,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治疗。我遇到过很多老人,出现突聋后没有及时治疗,最后遗留有严重的耳鸣和耳聋。

  很多老年人血压、血糖、血脂有问题,常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有些老年朋友对这些疾病重视程度不够,任由疾病发展,把医生的嘱咐当作耳旁风,这种态度比疾病本身更危险。有些老人对于健康和锻炼的理解很片面,在身体不好、血压很高的情况下,还一味坚持锻炼,如爬山、游泳、跑步等,结果适得其反,并且暗藏危险。

  由于内耳的血供来源于小脑前下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的分支之一,心脑血管有问题,末梢血管和器官常常会遭殃。耳部的表现,如突聋,很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先兆或者伴发表现,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老年人突聋可能的原因众多,患者自己很难鉴别,不能想当然地觉得没事。为了避免病情延误,一旦出现状况,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否则可能危及生命。对于有“三高”病史的老人,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杨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