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治疗上的新贡献
- 来源:家庭医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益生菌,治疗,脏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3 13:46
曾有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益生菌的世纪。”越来越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这是十分有预见性的。
肠道菌群是体内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100万亿种微生物,涉及1000个菌种,其数量是人体细胞数的10倍,其基因组的基因容量是人的100倍以上。如此一个在体内“生生息息”的“庞然大物”,必然会对人体各种脏器的结构与功能、疾病过程发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益生菌已经有效地用于常见消化道疾病如各种原因的急、慢性腹泻、便秘、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等,而且逐渐进入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展示了一种新治疗方向的广阔前景,给患者带来希望。
血脂异常
不但体外与体内实验都证明,肠道有益菌群能降低血清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而且流行病调查发现,非洲一些部落,人们长期大量服用乳酸菌发酵奶,血清胆固醇含量明显低于一般人群。
肠道菌群降低胆固醇的机制包括:细菌产生的胆酸与胆固醇发生共沉淀;细菌特别是双歧杆菌本身能吸收胆固醇;某些菌种还可以降低吸收胆固醇的关键蛋白质,抑制细胞摄取胆固醇,抑制胆固醇合成,促使其从粪便中排泄等。
已经从发酵制品中分离出的乳酸菌DM86056,有较强降低胆固醇能力,而且耐酸与耐胆盐,得以适应胃肠道环境,不至于被破坏。
高血糖与糖尿病
高血糖对人体有害,它使红细胞失去韧性而变硬,阻塞细小血管,诱发血栓,成为糖尿病许多致命并发症如肾病、心脑血管硬化等发生的基本原因。
肠道菌群能发酵碳水化合物,生成的短链脂肪酸可增强对葡萄糖的耐受,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检测发现:糖尿病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减少,并与血糖浓度相关。
益生菌治疗糖尿病有诸多优点:黏膜上的,大量益生菌“近水楼台先得月”,会优先“抢用”葡萄糖,减少其被机体吸收;益生菌与肠道内有害细菌“激战”,消耗大量葡萄糖;益生菌的免疫调节功能,可以防止1型糖尿病免疫反应导致的胰岛细胞损害;通过对高血糖的控制,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
产品和展望:美国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肠道益生菌,使其产生GIP-1蛋白以刺激胰岛素分泌,GIP-1的分泌量,能适应患者病情,但一些细节问题尚待解决。日本学者发现LC1乳酸菌通过调整肠神经功能抑制血糖值升高。糖尿病患者将来有望只需喝含这种益生菌的酸奶或饮料,免去了许多麻烦,就能缓解病情!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全世界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0%,NAFLD中的肝炎,10%~15%可发展成肝硬化,以往所谓隐源性肝硬化,相当一部分就是从此而来。如果加上嗜酒者57%的酒精性脂肪肝,这个数目就更“可观”了。国内国外脂肪肝发病率都在上升,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防治脂肪肝的形势严峻!
肠道菌群系统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储存库与内毒素池,各菌种之间的比例与数量恒定,构成肠道生物屏障。肠道与肝脏在解剖和生理上关系密切,一旦肠道微生态失衡,正常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大量内毒素就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导致肝脏炎症性损害。
开发调节微生态平衡、改善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吸收的药物,成为预防、治疗脂肪肝的新方向,由于肠道益生菌可与致病菌产生营养竞争、黏附竞争与生物化学抑制作用,益生菌无疑是最佳选择。
实用产品:国产培菲康含长型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用于NAFLD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有报告表明,服用该产品840毫克/次,每日2次,3个月后,患者ALT、GGT、DAO及内毒素水平不仅与对照组,而且与治疗前也均有显著下降,超声肝脏脂肪定量也明显减少,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益生菌至少有两种代谢产物能起到降血压作用。
瑞士乳杆菌发酵乳产生一种短肽——降血压肽,可以抑制升高血压的血管紧张素等。
发酵乳中存在的伽玛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组成的天然氨基酸,通过抑制交感神经,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产品:含降血压肽与GABA的 益生菌酸奶,可以作为高血压的食疗剂,如乳酸菌DM 9057对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作用,且有比较强的抗胃肠道能力,免于被消化,故可望食用。
肠易激综合征
许多研究都报道,本病患者有菌群失调,主要表现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而且是黏膜的益生菌降低上,如腹泻型IBS黏膜双歧杆菌的减少就与腹痛天数呈负相关。
益生菌对本病腹痛与腹胀的改善有益,对饱腹感的作用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虽然不同种类的益生菌疗效不同,但确是一种极好天然的、低风险治疗策略,近年来笔者使用地衣芽孢菌(整肠生)治疗,比较满意。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与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病程迁延、反复。国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学者多认为与患者自身免疫机制有关。虽然已经有治疗药物,但疗效尚不理想。
肠内菌群失调和肠腔内抗原刺激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触发与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病不但有菌群失调存在,本病手术后的储袋炎,还有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侵袭,保护因素的削弱,具体改变为储袋周围的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
由于益生菌是一类非致病性的有益菌群,有调节和稳定肠道内环境,下调免疫反应功能的治疗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已有不少报道,其结论不全一致。
从炎症性肠病治疗目的——促进(诱导)活动性病变缓解、预防复发和并发症出发,国内学者对近年来国外益生菌治疗本病的结果,作出了系统性评价,其结论对于临床医生用药和指导患者很有帮助:
(1)益生菌作为辅助药物与公认的治疗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类)合用,并不能增加炎症性肠病的缓解率,即不能使活动性病变向静止性病变转化。但也有研究认为,益生菌能在本病损伤的起始阶段有保护作用。对重度溃结合并应用益生菌,在临床症状、大便情况、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组织学变化等方面较单用5-ASA类为优。
(2)溃疡性结肠炎炎缓解后需要维持治疗,已是公认的治疗步骤。使用益生菌作维持治疗,其预防复发的效果和服用5-氨基水杨酸相同,并明显优于安慰剂。
(3)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中,如果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没有必要同时使用益生菌。
(4)在克罗恩病维持治疗中使用益生菌,不能降低本病复发率,但也没有增加不良反应。
(5)口服益生菌维持治疗,对预防储袋炎有效。
(6)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疗效随益生菌种类略有不同,混合菌株制剂可能较单菌制剂更为有效,在选择时应加考虑。
应用产品:VSL-3多系欧美与日本生产,亟待开发适用于国人的产品。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增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