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 类型不同治疗有异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血脂异常,治疗
  • 发布时间:2015-10-13 10:49

  血脂异常是人体脂质代谢失调所致,指血脂浓度超过“参考值”高限时的病理状态,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常以心脑及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性疾病为结局,后果严重,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血脂异常常见的有这几种不同的类型:

  高胆固醇血症 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LDL-C (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也常作为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指标。以下几种情况,均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1.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或介入术后,或冠心病+糖尿病,或卒中+糖尿病,LDL-C≥2.1mmol/L,总胆固醇(TC)≥4.2 mmol/L;2.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或卒中,或高血压,同时具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LDL-C≥2.6 mmol/L或 TC≥4.2 mmol/L;3.有上述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LDL-C≥3.4 mmol/L,TC≥5.2 mmol/L;4.若没有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LDL-C≥4.2 mmol/L ,TC≥6.2,也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mmol/L。

  混合型血脂异常 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0.9mmol/L。HDL-C 是“好”的胆固醇,它负责把胆固醇带回肝脏分解代谢,较高的HDL-C水平可帮助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

  不同病况,血脂控制目标值有差异

  血脂异常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应根据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编者注:冠心病等危症是指非冠心病者在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相同,包括糖尿病、颈动脉病变、腹主动脉瘤、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等),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不同的危险人群,血脂控制目标值有很大的不同(参见下表)。

  血清甘油三酯的理想水平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对于特殊的血脂异常类型,如轻中度甘油三酯升高(2.26~5.64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标仍为主要目标;而重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5.657mmol/L)为防止胰腺炎的发生,首先应积极降低甘油三酯。

  调脂,需要治疗性生活干预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主要内容为:①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②选择能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固醇,可溶性纤维);③减轻体重;④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⑤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以降压等。

  具体实施:①首先开始的TLC是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并开始轻、中度的体力活动。 ②在TLC治疗进行6~8周后评估疗效,若效果不佳则要强化以上措施再进行6~8周。③在TLC治疗2个疗程后,若血脂已达标者则定期随诊(第一年每4~6个月1次,以后每6~12个月1次),以评估患者的依从性。

  合适的运动

  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改善机体的脂质代谢功能,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降低,从而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不常运动时,则恰恰相反,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从而较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适当的体力活动可消耗多余的热量,避免过多的热量转化为脂肪,从而调节血脂。

  什么样的运动为合适运动?研究表明,时间较长,动作较缓和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等),可以明显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而时间短、强度大的剧烈运动项目(如拳击、摔跤等)则效果不明显。

  科学的饮食调理

  不同的血脂异常类型,需要不一样的饮食调理。

  (1)高胆固醇血症:仅有血胆固醇含量增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的患者,饮食治疗的要点是限制食物胆固醇,每天总摄入量少于200毫克。患者应忌吃或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每只鸡蛋蛋黄含250~300毫克胆固醇)、贝壳类(如蚌、螺蛳等)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等)。另一方面,患者应该摄食适量的胆固醇含量不太高的食物,如瘦猪肉、牛肉、鸭肉、鸡肉、鱼类和奶类。这些食物胆固醇含量并不高,例如,每瓶牛奶仅含30毫克胆固醇,其他几种食物每100克中也仅含胆固醇100毫克左右,不必过分忌口,当然也不要吃得太多。其次是限制动物性脂肪,适当增加植物油。如烹调不用动物油,每月吃植物油(豆油、玉米油、菜油等)500~750克比较理想。素油虽好,但也不宜吃得过多,否则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适当多吃蔬菜、瓜果,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些有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大豆及其制品、洋葱、大蒜、金花菜(草头)、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中,有的还同时具有抗凝血作用,对预防血栓形成和冠心病也有好处。

  (2)高甘油三酯血症:对于仅有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胆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其饮食治疗的要点与上面不同。

  首先,限制进食量,降低体重,达到并维持在标准范围(男性用身高厘米数-105,女性用身高厘米数-107.5)。

  其次是限制甜食,此类患者对糖类特别敏感,吃糖可使其甘油三酯含量更加增高。因此,白糖、红糖、水果糖、蜜糖以及含糖的食品和药物等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第三,禁酒,酒可使这类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第四,适当增加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

  第五,适当限制胆固醇,每天低于300毫克,允许患者每周吃3个鸡蛋,其他含胆固醇食物也可适当食用,只要总摄入量不高于上述界限即可。

  第六,适当限制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

  (3)混合型血脂异常:此型患者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都增高,饮食治疗的要点是将上面两型结合起来,即适当限制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控制食量以降低体重,忌吃甜食、戒酒,适当增加植物油、豆类及其制品,多吃蔬菜、瓜果和某些有降有害血脂作用的食物。

  药物调脂,注意监测

  常见用降低TC的药物有他汀类。一般常规剂量可使血浆TC下降30%~40%,LDL-C下降25%~50%,TG中等度下降,HDL-C轻度上升;另外还有考来烯胺等。降低TG的药物主要是贝特类(药名的后2字为贝特者属此类)。乐脂平等也可降低TG和LDL,提高血中HDL浓度。应选择疗效肯定、价格合适且易于耐受的药物,用药中应加强监护,不主张单一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以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1.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应复查血脂水平,如能达标则继续,但仍需6~12个月复查1次,如持续达标则每年复查1次。

  2.药物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血脂及肝功能,如血脂已达标则逐步改为每6~12月复查1次。如开始治疗3~6个月血脂未达标者,需调整药物后再经4~8周复查,达标后每6~12个月复查1次。

  3.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但若肝功异常严重,均应停药,停药后仍应监测有关酶值,直至其恢复正常。

  4.药物治疗期间若遇可能引起肌溶解的急性或严重情况,如败血症、创伤、大手术、低血压和抽搐等,应暂停用药。

  □南京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教授 黄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