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对称的战场里,我们如何战斗?

  和吴松的约访,比原定计划晚了一个星期。因江苏淮安出租行业集中采购的首批近300辆传祺GA5,恰好在那时候交付,并将向周恩来纪念馆赠送传祺GS5车型,用作公务车。所以,他必须前往当地。

  以一个总经理的身份,出席一个看似平常的交付仪式,在于吴松从来不认为“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过去一年多时间内,类似的交付频频发生。无论是政府、军队以及诸如出租行业、银行系统等这样的大客户,每一笔定单的达成,都让他唏嘘不已:“自主品牌不是没有市场,关键在于你是否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3年前,当传祺首款产品刚刚投放市场时,孱弱的市场表现,让人一度觉得这个广汽的亲生仔,是否真有能力生存下去?

  “当时传祺GA5一个月就只能卖出700台,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你,大家都不抱太多的希望,你说压力大不大?”在回忆那段压力颇大的阶段时,肖勇的语速明显很快。肖彼时为广汽乘用车销售部部长。“还有,当我们的GS5推出后,有人问我们预期目标多少,我们很保守地说,月销3000就算成功,可大家就是不信我们,说那不可能。可很快,我们的GS5就稳定在了月销7000。”

  传祺有自己的艰难时光。这是一个事实。所以,在淮安那天的仪式上,吴松记得自己讲了这样一句话:“总理(周恩来)故乡带头使用国产品牌,对于实践汽车中国梦,必将产生积极示范作用和深远影响。”

  听上去有点务虚。但道理确实如此。从掌舵新生的广汽乘用车开始,吴松就一直呼吁,国人不坐国车,尤其是政府官员,这在全球来看来都是很可笑的事情。

  事实上,政府采购目前在传祺销量中占比不超过5%,更多以私人用户为主。准确地说,传祺需要的是一个国家的态度。

  一周后,吴松如约出现在我们的镜头里。看上去,他有点疲惫。神情和我们6年前初始见他时有点类似。彼时,因从未有过整车经验,他对自己即将承担的这份重任有些惶恐。但现在,他又为何心事重重?从2013年开始至今,传祺在自主品牌阵营中的表现,堪称一匹“黑马”。

  于是,我们就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卖得好,还操什么心?

  ——“不行,和国外品牌比还有差距。”

  ——“可是我们很年轻,机会还有。”

  ——“有天大的机会,也有天大的责任。”

  ——“找到了捷径吗?

  ——“没有捷径,但是我们不走冤枉路。”

  一个新生品牌,应该学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蓝海”,而不是在一片混浊的“红海”里苦苦相争。这是吴松在企业管理中的信条。所谓的“蓝海”,他又认为,必须有存在的前提,只有当你的产品做得尽善尽美时,这片蓝海才会浮现在你的眼前。

  “传祺毕竟是一个新品牌,现在的美誉度正在呈爆发式的增长。但是,我们的脑袋很清醒。作为国企,你的战场必须在市场里,即使力量不对等,你也得以正确的方式拼下去。”

  作战的对象,传祺没有选择与自主同行们贴身肉搏。来自市场的反馈,让这个新生企业确定了方向的正确性,合资企业就是他的作战对象。虽然从绝对指标来看,无论产能、渠道、品牌..这都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

  即使是合资下探,传祺也选择坚守上攻,产品本身,被认为是最好的利器。

  “合资下探我高兴,原本咱们井水不犯河水,现在打到家门口,那就给它几个防御弹。因为我们的品质不输于它们。”吴松表达得有点慷慨激昂。“就像为什么变形金刚会选择传祺合作,因为它们选择的是传祺的未来。”

  “中国的飞速变化,逼着外企转型。如果思路不对,只有死路一条。”曾有外资企业人士这样点评中国当下的市场竞争。这句话,放在眼下的汽车行业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不对等的战场里,如何战斗?存在即合理,看似繁杂的线索之下,埋着质朴的逻辑。

  挑战的是一种规则

  2013年7月25日,广汽传祺GA3上市。因直接喊话“对标福克斯”,当天引爆舆论,有人说传祺大言不惭,有人说看不懂传祺的路数。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福克斯一直稳居细分市场第一名,而其新老两代产品同台销售,更是最大限度地抓取了该市场的客户。后续其他合资产品推出之时,有企业管理者甚至直接回避福克斯:“我们超越不了它,就看能不能充个第二。”

  传祺GA3一出,无名气,无品牌,无认知,对标福克斯,意欲为何?其实,所谓对标,不仅仅单指销量,而是在品质、质量、性能等一系列指标上,向合资品牌看齐。“GA3的竞争对手不是自主品牌,而是要与合资品牌争夺市场。”吴松相信,广汽传祺的配置、品质都不输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随着高端中国品牌的崛起,会让合资品牌感受到市场压力。

  “我们会带来A级车的新标准。”——阐释吴松此番话的论据是,传祺GA3的底盘为广汽与保时捷工程公司联合研发调校,操控性能不比合资车型逊色,“价格上我们比福克斯便宜30%。”吴松称,GA3的8款车型里有6款配备了ESP。此外,传祺GA3还采用了T-BOX/AVN智能远程监控安防系统,能够实现手机远程遥控起停发动机及空调、手机远程查询及诊断车况、3D语音导航+智能手机互联等功能。

  “传祺GA3是惟一一家在A级车里全面标配该系统的车型,将会推动整个行业安全配置的升级。”吴松此语,意味着GA3将要成为A级车市场的中高端搅局者。小车也有大梦想,圆梦则完全依据自己的实力。

  就是这种喊话中,一种印象已经形成。

  在汽车论坛里,随处看到有用户发帖询问:“关于GA3与经典福克斯,究竟买哪一款?”有人写下如此建议:“都是好车。喜欢合资车,对动力系统的细节比较在意的,建议福克斯;同样价格想配置高一点的,不介意品牌的,建议GA3。”

  这样的中肯评价,对于主管市场的肖勇而言,实际是最好的结果:“我们现在更希望用户能够放下门户之争,好好体验一下我们的产品。”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些对比议论也会穿插在网络之中,尤其是会将传祺产品与合资品牌相比,“但是,无论如何,只要让你知道、记住传祺的名字,对于我们这样的新生品牌,岂不是好事?”肖勇说。

  中国品牌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敢于与国际对手同台竞争。但凡自主品牌践行者,都需要这样的底气。

  验证这一问题并不困难,只要看一看它目前的战略究竟会取得何种结果——传祺公开的战略,是一个本土自主品牌最不愿意的选择:挑战合资,先从日韩开始。

  事实上,日韩品牌也是在对标比自己严格的基础上,逐渐成长起来。

  传祺GS5,作为目前传祺系列产品中的主打车型,为广汽乘用车打下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在很多专业的汽车点评网站上,各大编辑写下如此评语:“空间尺寸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而用合资品牌的工艺,制造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车型,这一点也正是自主品牌的初衷。在配置跟排量相近的情况下,合资品牌由于成本的原因价格虚高,所以价格也就成为传祺GS5的另一个优势。”

  私下里,吴松并不避言,传祺实际是集全球大成,在安全、性能等方面融合欧美品牌的标准,但在品质上又追求日本品牌的精益,加上中国人的创新意识以及勤奋本性,以及开放的环境,传祺快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传祺的雄心,希望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要到这个级别里面的标杆。“当然,你说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但是,目标在那里,你去不去实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肖勇以一个市场营销人的强势,做出了如此表态。

  曾经,在与一个韩国朋友交流时,对自主品牌发展前景还没有底儿的吴松问他:“你对中国品牌怎么看?”韩国朋友说:“如果中国汽车的品质达到了国际品牌水平的时候,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优先选用中国品牌,这在全世界都是惯例。”当时的这番话,对于吴松起码他认为是一个鼓励。随后,“安全、品质、创新、愉悦”八字方针,成为了传祺品牌的基石。

  “7年前我可能没有这么强的底气,但是在两年前,我真的非常清楚了。我知道传祺能和合资品牌一比高下,传祺也有一个非常可持续的未来。”

  这条道路实现的路径是艰难的,前景也是巨大的:如果传祺成为能与合资品牌并行的备选项之一,那么对于自主品牌的非议也就有了现实的正名。换言之,如果吴松能够让传祺成为同级别产品中“国人首选”,那么他实际是挑战了一度被默认的市场规则,是一条可以借鉴的自主之路。

  马拉松比赛

  吴松和自己的团队相信,完全模仿合资企业的产品,无疑是自寻死路,但是,如果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正向开放,应该可以成功。从首款产品传祺GA5开始,这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方向。

  如果仅仅是模仿产品造型,在中国范围内都能找到太多的对象,几乎所有的合资车型都可以被复制。但是,这能代表中国汽车自主的方向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全球市场与中国市场的不对等,同一款车型中国版本相对前者基本都有减配的迹象,因为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还没有完全成熟,更多靠品牌的带动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曾经走过的模仿弯路,即使COPY出来,也只是跨国公司减配的结果。

  但又必须承认,坚持正向开发需要付出时间与成本上的代价。所以,一度,业界关于传祺系列产品达额非议也就集中于这两点:一是产品推出时间太慢了(7年3款产品),二是价格相比其他自主品牌同级别(GS52.0基础版本为13.68万)太贵了。

  换言之,当有些自主同行切入市场爆发增长点而快速推出车型、斩获市场销量的时候,传祺则是在集合全球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起点出发。而产品在推向市场之时,因绝对价格并不便宜(与自主同级别产品相比),并未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消费者认同。

  “有些东西,你不敬畏,迟早都会还的。一个新品牌,产品不慢,那是模仿的结果;价格贵不贵,那要看你和谁比。”吴坚告诉《汽车人》。

  吴坚是典型的学院派。2008年在传祺首款产品推向市场不久,他从华南理工大学被广汽集团招募至广汽研究院,如今为广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此前,他在高校为传祺进行规划、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因为集团领导非常重视研发,项目制的形式,总觉得还是不太集中,现在我是全职在传祺身上了。”

  据他介绍,虽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传祺可能会参考某一些产品的工程方法,但是更多却是与零部件供应商实现共同开发。也即在上层设计的时候,就必须将具体的指标参数定好,以此为前提进行产品开发。

  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因为选择的就是一条艰难的路。需要研发数据积累,需要开发流程复制,需要技术平台基因..于传祺而言,它是在从最底层开始补课,且从知名度来讲,传祺实在没有太多人知道。

  “虽然起步晚,但一开始我们就没有用自主品牌来做对标。”广汽乘用车质量部副总监林小慰予以补充。不仅如此,传祺对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按照行业终极目标,相当于要挑战整个行业的缺陷;二是对标兄弟单位,比如广汽多年的合作伙伴,本田与丰田。”

  林小慰充当着传祺质量把控官,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他都必须用最严苛的标尺来度量。目前,他所在的质量部约300人,并分为两条线,一个团队负责从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下线、市场品质......二是从开发过程的品质过程到量产阶段的品质保证,再到售后服务的问题反馈、品质持续改善......

  如今,广汽传祺每个部门,每个领域,都在贯彻执行自有建立的广汽生产方式(GPS),也即汲取丰田本田的精益生产,结合广东人自有的踏实细致的性格特点,尊重每个员工的价值和创造力,建立广汽特色的研发制造模式。

  据广汽乘用车采购部部长廖光明总结,自广汽生产方式推动以后,广汽内部成本去年降低44%(其中产量提升降成本28%),直接的成效是,面积减少、库存减少、效率提升、合格率提升。再加上外部供应商的拉动,目前传祺的成本控制,有了大幅削减。

  据悉,全球排名前十的供应商,都与传祺进行合作。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是“相当豪华”的阵容。而传祺产品的质量指标和性能指标,之所以能与合资产品媲美,与供应商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传祺的产品,同级别与大众比,与本田比,与丰田比,肯定不贵,但我敢保证,我们的供应商有些比他们还好。之所以说我们产品价格高,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品牌还没有形成溢价能力。”

  就在采访廖光明的当天,好几家国际供应商前来交流,这在广汽乘用车内部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即使不谈生意,也有经验可借鉴。值得一提的是,博世作为传祺的核心供应商,其先进的生产方式(BSP),也被传祺有选择性地吸收,对广汽生产方式予以完善。

  在这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曾经有对传祺不抱信心的某些国际供应商,主动寻上门来,要求与传祺合作,面对廖光明提出的“自主品牌品质不输于合资,但同等产品成本必须要下降”条件,还真是实现了。

  其实,竞争激烈的战场里,各个选手实际参与的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在吴松的战略决策中,如果仅以当下的销量来计,谁比谁超过“半个身位”,甚至是“一个身位”,都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你能否坚持到最后。综合而言,无论你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还是跨国品牌,竞争是要靠产品本质说话,研发实力以及平台技术决定这一切。

  其实,在传祺GA5、GS5相继上市不久,国内同行(包括自主与合资)已经将传祺列为关注对象,传祺以一个新的生力军,进入到它们的视野之中,成为被研究的案例。

  林小慰则用索赔率这组数据,印证了传祺产品的口碑提升。2011年,传祺索赔率相比2012年下降78%,2013年,传祺索赔率相比2012年下降75%。与之相对,在合资企业里,每年的数值基本维持在5%-10%。

  衡量“平台化”

  有心者会发现,随着GA3的推出,广汽传祺开始跳出单一的产品宣传,不断推行“平台化”概念。而且,随着GA3的下线,广汽传祺制定“深蓝”战略,也即在深海中竞争,在以往合资品牌垄断不可突破的地方去竞争。

  众所周知,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的研发方式对汽车质量的提升、性能的提升、成本的控制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相比而言,自主品牌在平台化战略上落后于跨国品牌,但这一障碍,目前诸多自主品牌都在积极地探索尝试。

  事实上,“平台化”在行业并非新生事物,但“平台化”又非易事,即使对于丰田、本田这样的企业而言,都纷纷以大众的“通用化平台”为效仿对象。

  谁能率先搭建出成熟的系列化品牌,将占据未来先机。广汽乘用车也不例外。

  曾参与过前期平台化筹备工作的吴坚,传祺建立在阿尔法·罗密欧166技术平台与动力总成基础上,通过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进化过程。

  换言之,传祺不可能照搬意大利工厂的生产条件,原材料属性,必须要针对现实条件进行适应性设计,包括造型、动力系统、电气系统,基本都是从零开始。也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刚刚涉足自主市场的传祺,开始意识到,单一的产品很难适应未来市场需求,从一款产品基础发展成为一系列产品,势在必行。

  “有了平台后,产品推出速度会非常快,否则的话,一款一款去抄袭,你永远都是跟着别人在走。”在多次采访中,这是吴松一直强调的观点。

  这也是传祺“平台化”战略的初衷,但也遭遇到市场的不理解——“为什么没有新产品?”一般而言,如果是完全的正向开发,一款产品的开发,成熟企业大约需要36个月,对于传祺而言,这个难度会更大。据悉,始于GA3的A/A0平台打造,前前后后花费了约4年时间。

  按照当初所制定的“一三五”规划,传祺需要形成“一个”国内领先研发体系和研发团队;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形成“三个”(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平台;在整车方面形成“五大”平台(B/C、A、A0、A00、纯电动)。如此,传祺的产品能覆盖现在90%的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平台化战略意味着未来强大的野心。诸如大众通用化平台,打算将旗下几乎所有车型都纳入4个通用模块化平台;而丰田的做法更为激进,希望在即将推出的TNGA全新模块化平台上,实现整个开发、采购、生产业务的全盘梳理。丰田在全球的所有产品,都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同步实现开发。包括可以容纳电动车和混动车。

  那么,传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技术出身的吴坚,对于平台化战略的短板看得很清楚——由于产品跨度较大,所以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会比较受限,适当的妥协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无论大家方式如何,我觉得有一个指标,一个平台上诞生的产品数以及产品销量越大,那么这个平台一定是成功的,再好的平台也需要产品来建立。这在设计前端就必须考虑到,而结果,就需要市场来评判了。”

  抓住一切可提升空间

  传祺无疑成为了当下自主品牌的焦点,但在这种高速增长背后,也存在隐忧,传祺如何更快地从市场机会中抽身,成为一个全系产品的均衡发展者。这其实指向的是一个根本性问题:SUV产品在传祺销量中占据了绝对比例,而包括轿车GA5与GA3,还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我也发现,团队中有些同事在言语中会流露一点点骄傲的情绪。数字不能代表一切。”在近期的内部会议中,吴松提出四句方针:“加强学习提升,切忌自满松懈,强化体系建设,打造一流团队。”

  从当下来看,吴松对营销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直接关系到广汽乘用车2017年50万辆、2020年100万辆的规划是否能够实现。“在行业里来看,我们的营销能力不是最强的,处于中等水平。如何加强营销的体系化与团队执行力,是今年的重点。”

  从当初亲自带领营销团队,到如今权力下放,压力直接扛在了肖勇及他所带领的团队身上。站在市场最前端,当下的舆论环境,肖勇觉得还好,“从集团领导到公司领导,还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现状。我们也并没有被媒体捧得过高,因为知名度还不够高。”

  20%的老用户转介绍率与经销商满意度,是目前肖勇引以为豪的两点。但随着传祺在下半年产品投放速度的加快,以及广汽生产方式的逐渐成型,营销体系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当我们卖3万辆的时候,是一种打法,去年实现8.5万辆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打法。今年我们要完成11.5万辆甚至是挑战13.5万辆的时候,那就要摈弃以前的一些销售模式,寻求一种全新的突破。”

  肖勇将这样的思想转变总结为“进化”。他坦言,在3万辆规模的时候,传祺营销团队更多是以“贴身”战术,紧盯着每一家经销商,实实在在抓住单店的销量提升与管理水平;在8万辆规模的时候,更多地在跟随市场形势并提升应变能力;“那么到现在11.5万辆,乃至以后的15万辆,20万辆,我们应该真正主动出击,把握整体布局,提前战略布局。”

  这需要经销商予以密切配合,并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帮扶”政策。基于此,传祺今年营销的核心纲领,被确定为“两网一车”,所谓“两网”,即抓好渠道的标准化与互联网营销的创新化。今年传祺网络数量将达到320家,互联网营销计划已成立专门的数字营销科,争取2-3年内赶上合资品牌的水平;所谓“一车”,也即“试乘试驾”,体验营销虽已不新鲜,但却是最本质的东西,既然优势在于产品,那就要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传祺的魅力。

  传祺需要面对的,是跨时代的跳跃,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

  现在,一个重要的任务已经下达给了各家4S店,随着传祺参与的《变形金刚4》在全国上映,从6月份到8月份这3个月里,在厂家详细的指导方案下,每家店至少要增加1000个集客,共140辆以上的成交。

  这实际也是肖勇对“全民娱乐时代”营销思想的一次尝试。只要用户喜欢,厂家都能参与进去,谁能迎合顾客的需求,谁就能在营销中获取主动权,而不是以自己的意识为转移。即使是GA3目前处于亏本销售,月均销量仅2000辆,他的解决方式,也是以客户需求为根本,而且新产品还处于销量爬坡阶段。

  “如果GA3我们现在敢亏本卖,说明我们对这个产品有信心。A级车市场,传祺一定要取得成功。但战术不能随便打。”所谓的亏本买卖,其实被视为一次尝试。

  看上去温和儒雅的吴松,属于典型的湖北人。在谈到对商业理解、形势判断时,商业敏锐处处体现。他说:“什么叫红海,等于是合资企业所在的区域都是红海。就连他们之间彼此都在竞争。可为什么竞争越激烈,他们反而还来呢?那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养分太丰富了,适合生存,适合繁衍。”

  GA3如同一只鲇鱼,被放到了红海中去测试“水温”,红海红到了什么程度?而在什么情况下会对这只鲇鱼有敏感反应?蓝海的标尺又到底在什么地方?

  吴松坦言,目前并未有对GA3大力推广,加之受产能与成本的制约,GA3不求销量,但求口碑。用产品本身来说话。即使合资品牌下探,从产品配置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来讲,GA3有实力应对挑战,甚至是防御好本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

  “我们采用世界标准,正向开发,合资产品减配,自主品牌增配。闯过红海,自然就是蓝海。”按照吴松的想法,如若进展顺利,随着后续GA3S的推出,这款A级小车将在今年实现月销5000辆、盈亏平衡的状态。

  新的成本控制任务也在下达给负责采购的廖光明。相比于GA5与GS5,GA3这款经济型产品,在品质高于同级别产品的前提下,成本控制是一个大难题。“我们正在和供应商一起合作,提升合格率、库存率,并优化生产工艺。压力虽然很大,但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成本降幅在8%左右,而且还有很大空间。降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

  其实,传祺代表了这样一类企业——具备核心价值技术但目前尚未壮大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吴松愿意这样总结:“所谓的不一样和差异化,都是暂时的、阶段性和不稳定的,能在红海里获得成功才是真的成功。我们必须占据未来的制高点。”

  诚如林小慰所追求的质量终极目标,产品的不良率必须为零,设备的故障率必须为零。“我们每天都在追求这样的终极目标。今天要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必须要比今天做得好。每天都要向终极目标接近。

  文/本刊记者 陈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