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明——传祺式采购

  从资历上来看,传祺非常年轻,但这不影响它和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做朋友。集合日韩系和欧美系的采购优势,但不拘泥于其中的广汽传祺,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采购路线。

  它在充分吸收欧美、日韩两大国际主流供应链体系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国际视野、高品质、低成本”业内领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有了这样的起点,广汽传祺采购部部长廖光明,信心十足。

  “我们的供应商40%以上的都是国内主流的主机厂配套的优质供应商,欧美系的有40%,日系供应商不到20%。”这是广汽传祺分析之后的采购比例分布。

  采取这样的供应商战略,一则是考虑国内优质供应商并不逊色与国外,且价格低廉,二则是欧美系优在创新,日韩系好在稳定。因此,广汽传祺让三方结合,加以适度竞争,选一备二,以组合拳方式,达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的。

  换句话来说,广汽传祺选择的生产资料,首先是适合他们的,二则是优秀的,三则是相对实惠的。这契合广汽传祺总经理吴松对于企业产品的要求就是“高品质、低成本”。

  但是如何论证便宜的东西能是好东西,真的很难。但是,广汽传祺有把最好的双刃剑——优化的体系以及与时俱进的生产资料并驾齐驱,所以,它们就是做到了。

  “原来我们1期的采购成本是40亿,现在我们只需要20个亿就完成了,并且质量、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汽车人》能从廖光明的话语中听出一些不可思议。一般情况下是,能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不保证质量的下降,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这又是降低了一半,质量却反倒有些上升,销量每年还以100%的速度迅速递增。

  它的秘诀是什么呢?

  在广汽乘用车系统,有一套GPS生产管理系统,正在广汽传祺之间开展。运用到采购之中,就是如何让物流更顺畅,如何让库存更低,如何让生产效率更高。这种做法的目的,除了降低企业成本本身之外,也能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

  没有使用GPS生产管理系统之前,广汽传祺的库存率是很高的,也因为高的库存率掩盖了许多生产中的问题。但是广汽生产方式的改变就是拉动式的管理,即让中间的产品库存根据生产线的节拍,进行合理、最小量的扩充,这样一来,几乎不停的生产线,会将生产中的问题暴露无遗。

  “暴露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在廖光明看来,他并不惧怕生产线因为一时出的问题而耽误了生产。他认为,遇见问题的时候,管理者就会召集员工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生产流程才能真正的顺畅。

  自广汽生产方式推动以后,广汽内部成本去年降低44%(其中产量提升降成本28%),直接的成效是,面积减少、库存减少、效率提升、合格率提升。再加上外部供应商的拉动,目前传祺的成本控制,有了大幅削减。

  除了这套生产管理体系的支撑之外,广汽传祺对于生产资料的供应商选择,非常苛刻。但这并不影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供应商们,争相与传祺进行合作。尤其是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这甚至有些高不可攀。更何况,广汽传祺,还只是自主中的一名后起之辈。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本着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让他们充分了解我们的项目,只要对方配合,以后的项目我们都会给他做。我们愿意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跟他沟通。”廖光明认为,诚信是一切合作之本。对于广汽传祺来说,一旦建立合作关系,那么与对方就要共同成长、同舟共济。

  广汽传祺经常会带着自己的供应商一起交流学习。尤其是在自己的合作供应商出现合格率低或是成本较高的时候,并不会一次性淘汰。相反,它会派相关技术人员,去帮助供应商提高他们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当长时间,廖光明回忆起博世高层对他们的评价时,还兴奋不已,“他们考察完我们之后,就说了三句话:第一,没想到你们这么短的时间,工艺成熟度那么高;第二,这么短的时间,产品成熟度这么高;第三,没想到你们的员工是面带微笑、常自豪地介绍产品......”

  事实上,传祺和供应商的关系也并非仅仅是供应商为传祺提供零部件的关系。他们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关系,他们互相为对方提供高质量、值得信赖的产品。

  据悉,目前供应链体系中,全球排名前十的供应商都给传祺提供配套,实现了产品开发的平台化、标准化、国际化。未来,传祺将进一步加大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寻求国际市场的突破。

  采访结束后,廖光明马上又要与中信戴卡相关负责人交流采购合作事宜。就像当初迈尔克·贝相中了传祺的E-jat一样,传祺也靠自身实力引来金凤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