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平民主义”的新秩序
- 来源:中国汽车界·汽车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熊伟铭,上依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6 09:57
老企业与新企业。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小企业与高端企业。如果这一连串标签都属于同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得到求解?
“你觉得矛盾?我告诉你,我才不觉得相互冲突。”熊伟铭在听完我们的一番阐述后,淡然地说了这句话。他正是拥有这一连串标签企业——上汽依维柯红岩(以下简称上依红)的一把手。
2007年,上汽集团、依维柯、重庆重汽三方重组。偏安重庆的红岩汽车,一直处于被业界观望的不确定状态。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即使有了上汽与依维柯这样的股东,却还是那样弱小。
到上依红汽车已经4年。熊伟铭并不是重组之后的第一代掌门人,但和前任一样,红岩汽车的未来,是一直被追问的话题。说得不多。回应得不多。他很难用大把的时间去给媒体们讲述他的商业构想。
2013年,红岩汽车实现了突破历史的爆发性增长,以65%的重卡销售增幅成为商用车企业中的亮点。熊伟铭依然不动声色。
有人说,这源于上汽的文化。上汽下属企业负责人,基本很少发声。他们没有北方人那样的豪放,但是他们有南方人的细腻。他们习惯做事,但慎对公众言论。
“不是不说,其实我只是一个新兵。”熊伟铭这样定义自己。一直在上汽集团工作,转战缸体、发动机、齿轮、变速器、发动机、燃料电池等一系列领域。到上依红汽车之前,他的身份是上柴股份总经理。
其实,做零部件的人,要比整车行业的人话少得多。
如何掌舵上依红?熊伟铭必须站在集团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业界习惯了上汽集团合资企业的风光,也热烈讨论着上汽自主模式的创新,但对这个集团惟一的重卡企业,却有点摸不着北。作为行业内的主流集团,商用车尤其是重卡缺失,一直是上汽集团心头的痛。
无论是退出汇众汽车,还是对大通汽车的掷以重金,都能看出上汽集团在商用车领域的决心。更关键的是,菲亚特方对于商用车在华的发展,远比乘用车的跟随战略更为积极。
淡然之下,熊伟铭清楚这个企业中的各种头绪,他有更宏大的规划,只是不轻易示人。过去4年,围绕着上依红汽车的故事,就像朝天门的码头流域一样,复杂、纠结——即使是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创造历史了。
眼下,上依红汽车依然还处于“变革期”。熊伟铭就是要在上述几个充满矛盾的标签中,萃取出上依红汽车的生命DNA,尽管他固执地认为,自己算是“行业内最保守的一个人”,但他并没有说,这不会制造出亮点。
按照我们的理解,《汽车人》将其总结为“商业平民主义”。也即如何锻造更新的、更多的客户价值。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把一个封闭性的市场,拓展为一个开放性的市场,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更多的消费者从中受益,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会成为首要受益者。
如同福特T型车的诞生,如同戴尔PC机的普及。
当然,商业平民主义完全不等于慈善主义——它仍然是一种以利润为归宿的商业智慧。归零重生。该方法论的通常路径,基本都是打破一个旧世界,建造一种新秩序。
悟道
2012年,对于上依红来讲,风雨飘摇。相比前两年的相对平稳,这一年比坐过山车还难受。仅上半年,重卡行业大幅下降了近30%,自卸车、牵引车和载货车等三大细分市场无一幸免。上依红的销量更是以同比下降近60%的成绩惨淡收官,下降幅度远远高于其他重点重卡企业。
熊伟铭到任已有两年。刚刚度过文化磨合期的管理班子,原本提出来要实现35000辆的冲击目标。但彼时,这个愿望被很多人认为可能要落空了。
此时的熊伟铭,必须思考关于上依红的出路。从这一年看,势头的确不好。经济形势不景气,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加入买车队伍的人越来越多,而行业里为了冲量,惯用的“赊销”方法有愈演愈烈之嫌。当大家都在拼销量的时候,企业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以前零首付就可以提车了。现在倒好,负首付也出现了。怪相!纯粹是一种怪相!”对这股行业风气,熊伟铭一直耿耿于怀。
也即是说,如果一个用户只花费了5万元首付提车,而这5万元里还包括了保险费、上牌费等附加费用,那就意味着经销商在贴钱,厂家在支持。因为实际核算下来,本该7万元首付才能提车。
合资公司有着严格的审计流程,在销量上不占据任何优势的上依红,杜绝这种高风险方式来拼取销量。可是整个行业环境是这样,同行们大多数在采用这种能够快速上量的方式,并将绝对销量的增长公诸于众。上依红汽车的舆论环境与竞争环境,并不有利。
赊销的风险,行业共知。商用车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一旦发生风吹草动,用户收益直接影响,无法还上剩余的三四十万车款,因为投入成本很低,他们通常都是以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将车直接退回给经销商。2012年,某品牌在内蒙古发生大规模的退车潮,大量坏账出现,直接让该品牌损失惨重。
“冒风险的方式不能做,哪怕今年亏损1个亿,赚回来就是了。但是你绝对不能因为大量铺货而出现两2,3千万的坏账,所以我说,我在行业里基本是最保守的。”
上依红的交车环节,被熊伟铭硬性规定为两点,一是先交定金,二是全款发车。当然,主机厂会帮助用户通过正规途径(比如银行)进行金融贷款。
从这个角度来讲,上依红在开拓新用户以及市场扩张的能力方面肯定不是最强的,但是按照熊伟铭的说法,“我们有最稳健的能力,确保我抓住一个用户后,该用户能够稳定下来。”
看上去,这样的战略还是有点被动。上依红到底如何让用户稳定下来?换言之,上依红到底是什么?
“我承认我们是老国企,小企业,可是我们在合资之后真的也算新企业。随着这两年新产品不断推出来,我们不断淘汰老产品,新产品就是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熊伟铭希望,上依红汽车能够后来居上,实现与国内同行的技术差异化。
目前,上依红在销车型80%为新产品,且具备接近国际标准的水平。在行业内,大部分同行车型依然为老款产品,而一款老产品现在不能期待能奋战10年,但新产品却有这个可能。
上依红无法与主流商用车企业比拼销量,但期待以技术制高点来获取稳定用户。这条路,需要市场营销团队去实现。从更高层面来讲,上依红希望能够规避行业的非常规做法,能够给行业有所启示。
“我一年就能生产三四万台,别人一年生产8万10万,根本没法拼销量。技术领先道路,也是被逼出来的道路。”熊伟铭说。
相比于乘用车,商用车企业的管理者更为艰难。他们的考验在于,每天都必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他们不仅要懂所有的环节,更要以最快时间做出决策。
共识
上依红实际有着自己的硬伤,尽管已经度过两年平稳期,由于产品结构太过单一,几乎80%~90%的产品都是自卸车,严重偏科。用熊伟铭的话讲,花了99%的精力只争取了1/3的市场!
另一方面,在合资以后,上依红不仅保留了红岩品牌、增加了依维柯品牌,产品还分为25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载重涵盖5~60吨的重型汽车,产品种类足以满足三大类商用车市场的需求。问题就在于三大类车型的销售任务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划分,上依红仍习惯性地倾向于自卸车的销售。
基于上述现实情况,必须需要一套科学的销售体系与销售方法,这正是曹宗强协助熊伟铭将完成的工作。
在营销改革方面,曹宗强首先就把销售业务部拆分成公路车业务部、工程车业务部、专用车与大客户业务部三大业务部门,从以管理为导向过渡到以业务为核心,做到真正的矩阵式管理,销量成为销售事业部所有人员的考核标准。一般而言,战略制定者与市场营销者,都会有观念上的差距。前者看重前景,后者注重实效。
曾经,熊伟铭专门把销售事业部总经理曹宗强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他问曹:“这样的路数是不是太过保守?我们是不是应该再放开一点?”
作为市场开拓者,曹宗强的个性要比熊伟铭开放很多。在他心中,即使上依红在2013年创造了单年增幅最高的历史,但并没有度过危险期。“我一定要把这个企业做到4万台以上,我认为4万台以上,这个企业就比较安全,现在还是算不是太安全。”
性格火爆的曹宗强,有多年的职业经验。在市场发展趋势上有和熊伟铭同样的认知,看着大量铺货而造成的行业风险,他谨慎提醒自己的团队,坚决不能踏进去。所以,他回答熊伟铭的话,和他对团队的告诫基本一致。
“商用车的前10年,是依靠国家大规模经济投资拉动的快速10年,粗放增长,行业大增,这种情况要控制风险,肯定会失去大把的机会;但那是过去了。未来从总量上来讲,应该处于下滑势头,目前行业产能在200万辆左右,预计70多万台的时候就不会增长了,这个时候必然带来激烈的价格竞争,价格越来越低的时候,风险就会越来越大。”
战略与战术层面达成了共识。但曹宗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保守战略不代表不大胆,权限一定要有在一定范围内下放。“我们不会系统性地把大部分资源放出去,但是具体作业上一定要抓住机会。”
熊伟铭同意了。比如,以前一些需要总经理签的报告,现在直接由曹宗强签署,甚至是曹宗强下属的总监,也在一定条件下有权力快速决定。
阵痛
2012年5月,原营销执行总监于琼根被上汽集团调任,上依红汽车的销售担子直接压在了曹宗强身上。曹与熊伟铭一样,同样从上柴空降而来。但前者的一大优势,在于其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对于本地员工的想法以及本地文化,有相当了解。
“内忧外患。经销商大面积的亏损,公司员工信心极度低迷。”曹宗强将那一年视为是至今最痛苦的职业生涯阶段。“必须撑着,不然怎么办?”“第一要务是不是要安抚民心?”
这一问题在问完同时,曹宗强几乎脱口而出:“我才不安抚呢,我在立规矩!”
强势出了名的曹宗强,就在那一年,几乎将所有的分经销商务经理都换了个遍。他的原则,在其位要谋其责,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干脆直接下课。“员工可以耍性子,但是领导必须要承担责任。如果只能做员工的事情,为什么要呆在那个岗位上呢?”
熊伟铭授权曹宗强,只要符合公司发展利益,决策可先斩后奏。这个过程,比想像中要顺利得多。可是,真正的难点还不在此。
在熊伟铭的构想中,“研发、服务、质量、效率”这四大核心竞争力,必然要成为上依红未来销售的重要支撑。“我的价格贵,但是我的车一定在技术里面引领别人,质量比人家好,服务比别人做的好,这就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方向是正确的。但对于曹宗强而言,如何能够让四大核心竞争力促进销售,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最直接的冲击,在于相比同行,包括新金刚、杰狮在内的新产品,上依红要比别人贵上一两万块钱,对于价格敏感的商用车市场,很多用户在看到这样的价格后,望而却步。
如何吸引用户?必须从源头上控制住。2012年7月,曹宗强着手梳理渠道,对经销商由过去的积极保护发展为相对保护,一方面主动淘汰了33家“休眠”的经销商,以增加网络的营销质量,另一方面对经销商实行网络差异化授权,也即根据经销商的能力与区域特征,固定其所能销售的车型,并非所有的上依红产品。
这样的举措,让上依红顿时陷入到漩涡中心。由于打破了传统的经营习惯,经销商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包括连曹宗强的下属也反对。为什么上依红的经销商,不能卖上依红所有产品?
那段时间,曹宗强连续好几个月睡不好觉。有经销商闹到了集团总部,甚至找到集团领导,希望能够抵制这样的变革。在熊伟铭的支持下,曹宗强艰难地撑着,以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他不停地开会,讲话,沟通,到现场。上到宏观经济下到微观操作,就为了让经销商能够快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时候交流出来的结果,让他哭笑不得——“嗯,你讲的有道理,但这个差异化你放别人身上吧,我不要执行。”
其实,道理很简单。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必然带来价格战。包括品牌之间的价格战与品牌内部的价格战。前者也即内耗较劲,对于企业来讲是硬伤;后者则属于产品同质化竞争,企业需要有策略性地绕开。
上依红的差异化授权,其实就是根据经销商自身情况,并由主机厂的评估,决定他们能卖什么车,不能卖什么车。这一结果由经销商的推广能力、实销能力、分期付款能力、对终端融资的把握能力等一系列要素决定。而授权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一旦决定将不再轻易调整。
“经销商你不能说今天杰狮还好卖,我就卖杰狮,明天新金刚好卖,我就换成新金刚。定了基本不改变,除非发生重大的情况。”
曹宗强用铁一样的纪律严格要求着经销商,无论是投入、团队还是忠诚度,一旦出现原则性的违背政策,将会被无情地淘汰掉。“如果软绵绵地推出一个政策,结果下来还不是一锅粥?一锅粥的话,怎么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呢?”
当然,经销商在销售服务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主机厂还是有责任对其帮助。
上依红将原先驻扎在总部分销中心的商务代表或资源协管,派驻到各个经销商的店里,跟着经销商一起去卖车、分析、指导,以便可以又快又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经销商、服务商、驻外机构和总部市场调研人员等组成的“商品车改进委员会”,及时把市场需求信息,快速、有效地反映到商品车的改进上来。
一年强推之后,经销商在市场层面的业绩,直接做出了证明。上依红网络盈利能力整体大幅上升,尝到甜头的经销商们,怨言开始消散。随着经销商们的逐渐认同,曹宗强的铁腕政策在随后的2013年至今,都进行得异常顺利。
“差异化经营,其实就是要为我们的客户带来价值,从而使其愿意支付更高的购车成本。”曹宗强说,“实际上,经销商谁都不愿意打价格战,他们打价格战也是被逼出来。我们就是要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布局
尽管红岩汽车已有40多年历史,但合资之后的上依红依然还处于成长阶段,且成长方式有别常规。
在以规模论英雄的行业中,上依红避谈销量之争。这个企业有自己的销量目标,比如,上文提及的“4万辆”安全值;比如,2014年,上依红要在去年2.8万辆的基础上提升至3.2万辆..但销量对于这个企业而言,并不是惟一的考核依据。
“我们需要快,但到底多快的速度才叫快?可能一辈子都拼不过一汽、东风,它们规模在那里,所以它们的成本可以被摊薄。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的步伐不会太快,但我肯定是最稳健的。像有些同行动辄45亿的坏账,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灭掉了。非得说快,那就是我们的产品推出速度要更快点。”
这被熊伟铭视为是抓取用户的杀手锏。底气,当然来自于三方股东。上汽的管理流程体系、依维柯的平台技术、老红岩的执行团队,都让这个曾经“迟暮”的脱轨老国企在焕发新生。
“现在基本上我们是用相同的语言和依维柯说话,用相同的语言和上汽说话。”说来简单,在这背后,是合资以后的系统搭建、平台建设、技术创新等等的支撑。
当然,上依红的产品直接对标依维柯全球水平。仅从故障次数指标来看,国内平均水平为600-700,而上依红为350,依维柯则为300。“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我都能做到基本接近欧洲水平。这也是我们布局未来的考量。”
在熊伟铭看来,小企业与新企业,更能够用“非常规”的方法,走出颇具新意的道路。目前上依红的路数,从产品层面来讲,就是“要具备国内同行不具备的东西”。这并不是说要采用脱离本土需求的高端技术,而是要引导国内用户接触到更实用的技术。
举例来讲。在北京车展期间,上依红专门推出杰狮畅途版牵引车,首次将ZF手动变速箱引入杰狮市售车型,使用SCR尾气后处理方式,同时也为了提高整车的舒适性、防震性,采用了全车空气悬挂。与此同时,该车的牵引鞍座空载时离地高度仅为1106mm,为目前国产牵引车中最低,并且可以根据挂车牵引销的高度调节。
据某业内专家告诉《汽车人》,鞍座调整技术其实难度并不大。国内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推动,在于本土用户的需求层次,他们不愿意花钱去购买这些功能。一个驾驶室和4个轮子,就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
这样的现状,也即上依红能够发掘的“蓝海”。随着逐步在技术里体现出的这些引领性,熊伟铭希望能够告诉大家:“上依红具备这个技术,而且也是国内首推的企业。”
事实上,国内的商用车产品处于两级分化格局。国内品牌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而国外品牌主打高端客户。上依红其实两个阵营都不属于,它希望能够另辟蹊径,引导用户对“技术领先”有所认知,并逐渐学会选择更有成长性的产品,并非完全的价格导向。
“我们的车子在市场中的确要贵1万,但是算笔经济账,你的油耗一年就能省三五万,你说是谁占了便宜?经济始终都会回到合理水平的..”曹宗强说这话时,显得意味深长。
卖车的同时,引导用户,并将实际利益反馈至消费者的用车生活。这种“商业平民主义”意味的财富效应,如今已在上依红渠道中显现。
曹宗强经常去市场一线。不久前,他到了山东某家经销商店。该店在当地有不错的销售业绩,其总经理直接对曹说了一番话:“经销商利润好了,厂家的利润也就会好。为什么呢,因为经销商好过了,就不会逼迫着去增加产量,利润丰厚了,用户也能得到更好的服务。越高端的产品,就能得到越高端的服务。”
这番话也让曹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此前,他就率先提出“打造行业最具盈利性网络”的概念。这不是暴利的概念。拿着真金白银投资的经销商们,主机厂有责任保证他们的资金风险、资金回报率以及资金回报率的可持续性。
“不要期待70万潜在用户都来买你的车,在这70万用户中有10万能够理解你,10万用户中有两万购买,这就足够了。”曹宗强告诫经销商,只有具备成长性的业务,才能有未来,“至于销量,不是不重视,但我们真不靠走量。”
现在,上依红正在进行一个大动作:要让旗下所有4S店实现“销售服务一体化”,也即4S店要在此前集中销售的基础上,强行投入,而并非行业惯用的社会化服务站。“行业的整体服务环境,其实都不太好。”曹宗强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各大重卡企业老产品同质化,社会化服务站能够适用于太多品牌,但上依红新产品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服务和配件资源是惟一的。
至于方式,一是欢迎社会化服务站加入上依红渠道,二是鼓励上依红4S店收购社会化服务站。目前,重庆最大的社会化服务站已被纳入其中。“销售服务一体化,是不能忽视的竞争力。至于4S店的形象,现在我们要求干净、舒适,并且要求在最快时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
据悉,上依红潜舰版4S店硬性标准,已经被取消。“一栋高高的玻璃幕墙”,在曹宗强看来,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
文/本刊记者 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