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坚——学院派院长
- 来源:中国汽车界·汽车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吴坚,学院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6 09:23
吴坚安静地坐在桌子一隅。很客气地给《汽车人》打招呼,然后闭上眼睛,任由工作人员打上淡淡的粉底——这样拍出的照片不易反光且更有质感。
他很容易被说服。是因为,到这里之前,已经做足了为传祺站台的准备。
略瘦的面孔,既有骨子中的清傲之气,又有肯与人为善的态度。
单独与吴坚对话,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那种平和的倾听姿态。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人,条理清晰,言谈举止间,书卷气扑面而来。
这源于多年象牙塔中教书育人的岁月积淀。这是一个标准的学院派管理者。名片上的职务是广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除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头衔:工学博士。
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在天津大学就读。多年来,一直专攻发动机专业,这是汽车核心技术中的核心。
毕业后在华南理工工作,因专业关系,曾为广汽自主项目做规划、科研方面的工作。2008年4月27日,受邀入职广汽研究院。
随后,他见证与了风神起步到茁壮成长的每一步,甚至还参与了中外方谈判整个过程。在阿尔法166产品上基础上打造传祺,实际上只是导入了一些图纸,更多的底盘、造型再到车身设计工艺分析,都由研究院进行自主开发。
更多的零部件是与供应商共同开发而成。这要求他们在做上层设计时,必须先把具体指标参数定好,根据市场需求、产品定位以及竞争车型对比,引导供应商参与开发过程。
在他看来,一个产品持久的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而广汽研究院,作为核心技术提供者,从2007自主起步时,就立足于一个更为长远的未来。
2008年7月,在深谙发动机技术的吴坚带领下,广汽开始自主核心动力的布局。他亲自看图纸,和团队一起研究,寻找突破口,最终一个个解决问题。从第一款2.0L发动机,到1.8L发动机,再到后来的1.8T发动机,截至当前,广汽自主乘用车发动机经历了三代更新换代。
致力于核心动力的同时,广汽也在开始导入平台化研发思路。
2009年,广汽研究院对产品进行了研发布局,提出要进行平台化研发概念,在一个或几个平台上演变产品,以节省研发资源与投入。
“一三五”计划应运而生,“一”为一个国内领先研发体系和团队;“三”就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形成3个平台:发动机要形成小中大3个平台、变速箱3个平台、新能源3个平台。“五”是5个平台构架,其中包括最早推出的BC级构架、A至A0级构架、与奇瑞战略合作而生的A00平台,第四个是纯电动的平台,最后一个是商务车平台。
通过这些平台布局,未来之广汽乘用车的产品品类基本上能够涵盖市场上90%的产品。
事实上,广汽早在开始试水自主品牌之初,广汽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就提出正向研发、平台化研发的概念。“没有平台,一款一款地抄,你永远跟着别人走。”吴坚认真地说。
研究院发动机总师之外,常务副院长的身份,决定他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人,而是慢慢向管理者的角色转型。这是他的又一次转身。
从高校到企业,从传道授业到技术研发,从技术人到技术管理者再到担当行政管理重任,每一次转身,跨度之大,非当事人不能感同身受。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可以看到一个学院派技术专家的华丽蝶变。
让他顺利适应变化的优势,反而是高校工作的经历。高级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意味着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发挥这些优秀人才的特长,是广汽研究院希望达到的目标。
高校工作经历,让他了解高级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给他们更多关爱和较明晰的职业规划,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在吴坚看来,是做好管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