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与时俱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更新观念 研究型教师 良好课堂 表扬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2-0030-02

  从教以来,生物教材的几经变更,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必须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二十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但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下面就初浅地谈谈关于生物教学的几点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更新

  新课程体制改革,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增设更多的实验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然而,受到旧式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物教师仍旧没能领会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精神,没有掌握以实验操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仍旧沿用着传统的单方讲授的方法来教学。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形成不动脑,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且人为分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细胞内部的结构”一课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利用显微镜等设施,来观察洋葱等物质的表皮细胞,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关于“细胞”的生动形象。如果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只是单纯讲解细胞的构成,那么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生物课堂教学状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才会收到丰硕的教学成果。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应该是全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会自学,踊跃发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营造出良好的生物课堂教学状态,有很多途径,教师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努力,成效可能较为显著。

  1.课件激趣,妙语诱引,全员参与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但空间感知能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学时应加强直观性、趣味性来增强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积极进取心理,进入全员参与生物教学活动状态。在生物教学课堂上适时投影播放,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多媒体世界让他们身临其境,享受视觉、听觉美感,培养参与意识,增强感性认识,提高质疑能力。教学语言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状态的优劣。生物教学中的讲解宜快节奏加“慢镜头”,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错落有致,妙语诱引。

  2.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3.突出师生互动,培养积极思维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

  四、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例如,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试想一个修养差的老师,学生可能喜欢他和他的课吗?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善于不断思考和总结,既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要注重教学观念的改变和与学生的沟通。相信通过我们大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生物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所提高。

  吕晓艳(四川省凉山自治州西昌市阳光学校 6150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