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议“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不能照搬,也不能硬套,要辩证的吸取其精华,要“形散神聚”,形散即形式多样化,神聚就是以其灵魂为宗旨。同时还要注重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因校因班,因材施教。

  【关键词】有效课堂 改革 个性差异 形散神聚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2-0051-01

  曾几何时,韩立福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席卷神州大地,其影响之大众所周知,这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为主体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生成问题和教师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去操作知识的问题导学法。也称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或FFS教学模式(即“发现”“生成”“解决”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组成“FFS”)。时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引进推广这一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更有甚者,是在不懂教育的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略微修改了一下后强制推行,并没有领合韩立福博士的“有效课堂”的宗旨核心所在,“行其形而略其神”地照搬,不顾当地学生的发展现状强行推广,结果是怨声载道,敢怒而不敢言,引起了广大师生丶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其效果可想而知。由此,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对这一改革的看法和建议,以!读者。

  在《燕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有这么一句话“江南为橘,江北为枳”意思是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不可食也。究其原因,是因为橘子树不习惯北方的土壤、气候,强行移栽于淮北,其果实就变成了又酸又涩又小不可食的枳了。由此可见一斑,在不熟悉当地学生生源的知识现状,全盘搬进这一模式,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所任教的所在地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学生的素质比较低下,教师的素质也不高,学生从小学就没有接受过先进的教育,知识面狭窄自不必说,有时连基本的加减乘除都屡屡出错。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的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改革本没有错,我赞同改革,但不赞同盲目的改革,更不赞同外行人指导内行人改革,这跟江南橘子树移栽到北方有什么不同呢?

  伟大的革命先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这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前苏联解体的一刻,邓小平同志清楚的认识到,再走老路是不行的,毅然作出一个伟大的决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这一伟大的创举,才使中国翻开了历史的崭新的辉煌一页。事实证明,这一改革是成功的,成功的重要一项就是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这一伟大的改革过程中,借鉴一下改革的成功之处的真谛,那就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改革不是照搬,更不是强行摊派,关键是得熟悉学生,熟悉孩子的知识现状和接受能力,孩子并不是一块田,一棵树,他们是变化的,具有生命力的,如果用不变的模式在他们身上做改革实验,这无异于“南京大屠杀”啊!所以,在这里,笔者认为,教学得改革,关键是如何改,前提应该是先熟悉学生,倾听教学一线教师的心声,再对这一模式加工和改装,以适应学生的发展的需求,每一校,每一生都应采取同中求异的原则,这才是“因材施教”啊!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人不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发展,就需改革。在改革的同时,要看改革的对象,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学生的接受形式,体现的是主观能动性,学生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获取知识。在这里的学习是被动的,而获取是主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即不能照搬,也不能硬套,要辩证的吸取其精华,要“形散神聚”,形散即形式多样化,神聚就是以其灵魂为宗旨。同时还要注重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因校因班,因人而异,我们改革的对象是变化的,我们是实施者,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用辩证的观点去面对,最后要做到--“形散”“神聚”。

  邢苍宇(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巴彦塔拉中学 0293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