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语言,自信心,表演
  • 发布时间:2015-03-23 12:16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2-0090-02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棵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是使这棵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认为,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师,应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情趣,从而使他们喜欢音乐、去爱音乐,让孩子们心中的那棵音乐种子开花、结果呢?

  一、运用不同形式进行节奏训练

  1.运用体态律动

  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要让孩子们掌握乐理知识,有较强的节奏感,是比较难的,所以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孩子们大多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教师必须抓住孩子这一特点进行节奏训练。例如在课前可以进行一些节奏训练,教师弹琴,学生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

  1=C2/4

  66|56i7|66|6— |6i65|365|33|3— |532|1235|22|2— |532|1325|66|6— |

  2.按节奏读歌词

  任何一种节奏都可以给它配上适当的语言,在教一首新歌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熟悉曲谱、掌握节奏,然后让学生边打节奏边诵读歌词。朗朗上口的语言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节奏,这样读节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识谱、唱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学生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

  3.运用各种打击乐器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平时学生们接触得较少,因此他们会感兴趣。当一首歌教完以后,发给每组不同的打击乐器,如沙锤、三角铁、木鱼等,分组让学生们为歌曲伴奏,经常运用这样手段来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乐器音乐的敏感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把游戏引入音阶练习当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音阶这一概念讲清楚,并让学生们掌握,大概要费不少口舌。但如果用游戏的方法把音阶融入游戏当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学习音阶时,课前带孩子们爬楼梯,只许他们爬七个阶梯,并且我把七个阶梯分别命名为1(do)2(re)3(mi)4(fa)5(sol)6(la)7(si),他们每上一个阶梯就唱出一个音。就这样他们上楼梯时就唱1(do)2(re)3(mi)4(fa)5(sol)6(la)7(si),下楼梯就唱7(si)6(la)5(sol)4(fa)3(mi)2(re)1(do),在游戏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得掌握了不同的音高。

  三、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

  1.善于观察生活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音乐教师不仅仅为教会一首歌而教,重要的是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教育孩子们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现象,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创编到歌曲当中,如观察动物:鸭子走路、小兔蹦跳、小鸟飞翔等一些动作和形态,根据歌曲需要创编成一个简单的舞蹈。如在学习歌里《洗手帕》时,教师可启发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妈妈洗衣服的动态袖、擦汗、搓衣等来编舞蹈《洗手帕》。

  2.为学生创造一个表演空间

  表演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表演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在教学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舞台,让同学们把自己编的舞蹈拿来表演,在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多表扬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产生了。生动活泼的音乐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是第一位把孩子领进音乐艺术殿堂的人,如何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以达到熏陶情操、提高素质的目的,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样才是完善儿童人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刘咏梅(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四小学 2343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