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常用的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2-0033-02

  语法即是语句结构法,是对语言规律的专门研究。而英语语法是针对英语语言的语法进行的研究,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是把合适的词放进合适位置的艺术。如果把学习一门语言比作建一栋大楼,那么语法就是这栋大楼的钢筋框架,而词汇就是建这栋大楼的砖块。如果没有牢固的框架,那么这栋楼就不牢固,甚至无法建成。可见,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学好语法对学好英语是极其重要的。可是由于中文和英语巨大的语言差异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总是学不得法,理解不到位,面临很多问题。具体可概括为:

  1)学习时间过短。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仅局限于上课,下课就把它抛到一边,没有及时地复习巩固,固然学不好。

  2)缺乏使用英语的语境。学生学习英语的地点局限于教室,即使在教室里也大多讲的是中文。长此以往,不敢讲不会讲,英语也成了“哑巴英语”。

  3)英语学习功利性太强。学生学习英语大多是为了分数,只要能帮助得分就行,自然也就不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4)中文和英语的巨大差异。中文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以致学生理解困难。例如,中文没有单复数之分,而英语有;中文没有时态,而这在英语里确实不可少的。

  虽然目前提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淡化语法,可是面对高考这巨大的压力,掌握好英语语法是学生英语获得高分的关键。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授英语语法的方法。

  一、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在学习一个语法规则前,教师可先给出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对比分析,找出关键点,发现差异性,总结共同点,最后得出这一语法规则。这一教学方法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老师在教授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可在上课前给出几个典型的例子:

  1)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the old town is very beautiful.

  2)Seeing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we saw a beautiful old town.

  3)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followed by the students.

  4)Following the teacher,the students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在以上几个句子中,同学们会发现,四个句子的结构都是“非谓语动词短语+一个句子构成”,接着又会发现非谓语动词主要用到doing和done,接着再分析句子主语和非谓语动词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非谓语动词作状语,与句子主语构成主动关系,用doing;构成被动关系,用done。最后在得出结论以后再补充几个例子,进一步深化细化。由此可见,用归纳法教授英语语法,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和活化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演绎法

  在教授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或者与中文差异很大的语法规则时,教师可以先把语法规则教给学生,然后再适当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在教授定语从句时,由于中文没有定语从句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什么是定语从句,即“在复合句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接着再灌输先行词和关系词的概念,即“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即先行词”,“连接先行词和定语从句的词即关系词”。在学生了解了定语从句的定义、先行词和关系词的定义后,就可举例进一步教授定语从句关系词的用法。

  1)He is the man who/that wants to see you.

  2)The teacher who/that is from Canada teaches us English.

  3)The picture that/which you painted is very good.

  4)The coat that/which you put on the desk is blue.

  在了解了定语从句的2要素后,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所给例句中的定语从句、先行词和关系词。然后再分析which和who在引导定语从句的不同用法。

  因此,演绎法是教师在教授英语语法时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它简单易懂,直截了当。缺点是学生的思考少,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三、对比法

  学生在学习了一定量的语法之后,对用法比较类似、结构比较相近的语法规则会越来越糊涂,而这种想象在英语语法学习中也是很多的。此时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采用对比法来让学生明了相近语法现象间细小的差异,对类似的语法想象进行对比,找出关键点,发现差异点与共同点。例如教师在讲解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时,在学生知道了两者结构之后,给出几个例子,对比各自的用法差异。

  1)The meeting had begun when we got there.

  2)We had learned about 5000 English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3)I have known him for three years.

  4)They have lived here since1989.

  分析以上例句,会发现用过去完成时的句子,句子里都有一个过去的时间或动作,而过去完成时的动作均是在这个过去动作发生前就以发生,所以得出结论:过去完成时即表示过去的过去。而现在完成时则表示的是从某动作过去一个时间一直持续到现在,由此即可得出现在完成的用法。

  总之,对比法是教师在教授语法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是因为它符合备考的要求。从历年的高考真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容易混淆的语法点是考试的重点。只有把这些知识点牢牢掌握,语法题才能取得高分。二是因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用对比法学习某一新的语法项目时,老师通常会从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出发展开,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是一种高效使用的教学方法。

  四、篇章教学法

  篇章教学是相对于于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的理解,包括对语篇功能和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语法教学不应是孤立的,而应与听、说和阅读活动紧密结合。阅读是学生应用已学语法、发现未知语法知识的过程。对阅读中遇到的陌生的知识点,积极探索善于总结,就能通过自学掌握新的语法知识。这一过程也真正做到“语法为阅读服务,阅读为语法服务”。这一点,在新的人教版教材中就体现很明显。在人教版必修一unit3traveljournal这个单元中,这个单元的语法点是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课文中设置了多种场景,均是用到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学生在阅读到相应的句子时,如果理解成进行时,该句子肯定是不对的,因此就会想着变通,最终不知不觉学会现在进行时表将来的用法。不仅如此,语篇中还用了不同的词汇来体现这一新的语法现象。例如,

  1)I asked my sister,“Where are we going?”

  2)I kept asking her,“When are we leaving and when are we coming back?”

  以上是我在日常的语法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除这些方法之外还有很多,例如游戏教学法、语境教学法、句型教学法等,但是最实用最常用的就是对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和篇章教学法。总之,英语语法教学也和数学一样,需要把枯燥的条条框框尽量生动形象化。教无定法,我们需要不断发现、创新,力图找到更有效、更实用的教学方法。

  魏丽仙(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江城镇江川县第二中学 65260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