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重视初中阅读的训练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正在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我们的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要想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能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是对所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是思维理念的根本改变。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所倡导的阅读教学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法能适应学生将来的发展要求吗?现在的初中生需要什么样的阅读训练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2-0079-03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借助文本和心灵对话;写作,是借助笔墨和自己心灵对话;上课,是借助教师和文本对话;交际,是自己和同学以及其他人的直接对话。通过各种卓有成效的对话,让学生乐学语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打好精神底子。

  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阅读是不可替代的。看电影、电视时,你可能较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要明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训练作如下规定::1、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2、感受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课的句子或段路。5、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6、看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识。7、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体裁特点阅读课文。8、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或观点。9、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10、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11、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12、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1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15、用一定的速度(每分钟500字左右)阅读浅显的文学,把握大意。16、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17、用摘录或制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的材料。18、写读书心得笔记。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三、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思维常常只是混合、精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语言叙述--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会读书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可谓金玉良言。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杆猎枪”,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学会创造。一句话,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好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抛弃那种单纯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的“注入式”的刻板机械的教学程式,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境界,增强语文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当然不能排斥基础知识的传授,但传授知识毕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基础的层面,在此基础上更应该着重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首先提高一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心理素质:一是高度的敏感能力。就阅读来说,即获得“语感”“文感”“情感”的能力。二是特定的思维能力。就阅读而言,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按照规定的目标,正确理解作品和作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对于课本所选的作品,教师应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架势,予以恰倒好处的点拨,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除了传授必要的文字学、文章学知识之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分析鉴赏文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符合自己认知特点的知识构架,应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六、启发联想,活跃思维

  联系是在已有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想象,使使学生的抽象的知识得以具体化的必要环节,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当我们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时,认识升华了,思维深刻了,这时若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就能达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如教《敬畏生命》这篇文章,可联想到上海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让你感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以此来从本文某些写法中受到启发。此外,在一节语文课上,我给学生讲了一则故事: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有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向走过的诗人乞讨。诗人自己也很穷,无法从经济物质上帮助,于是,他在一块木牌上写下一句话,让他挂在乞丐的胸前。此后,乞丐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和同情。我问学生,诗人在木牌上写了句什么话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很多学生踊跃发言,但准确率不高,语词也不够恰当。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启发学生:“同学们,这个乞丐是个盲人,他比一般的乞丐痛苦的是什么呢?”这下,同学们更活跃了。有个学生大声说:我双目失明,没法活下去了。“再想想,诗人善长的诗什么?”我一边肯定一边引导。“诗人会充分利用诗句的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的魅力,他可以说: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句话。是不是更能引发有良知的人们接济施舍他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很有意义的。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寅宾(广西钦州浦北县浦北中学 5353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