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探索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重在写作经验的口传心授,教学内容重在范文、结构、模仿,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写作能力偏低。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写出感情真挚、有个性化的文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信心,加强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个性化写作,坚持有效评改作文等方式来实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提高;写作水平;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2-0084-03

  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忽略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教学内容重在范文、结构、模仿,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教师布置完作文题目,讲几条诸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之类的笼统要求,便让学生作文,使得学生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最后凑足字数,一交了之。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不喜欢甚至讨厌上作文课,这样的教学,怎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呢?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信心

  作文教学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写作的信心入手。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是成功的心理基石。为此,作文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描写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入学生们喜爱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哈利·波特、孙悟空、黑旋风李逵、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人,发现自己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的特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人物,学生就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于是,往日咬断笔头的学生也能写出一段段生动活泼的文字了。这样经过一次次地成功体验,学生的写作信心得到了培养,兴趣也就更浓了。

  二、加强生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搜肠刮肚仍无话可写,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大力加强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首先,要指导学生多多阅读中外名著,增加他们的文化积淀。阅读是“积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自然就会写得好,下笔就会有神。

  其次,要多写日记,多写片段。学生平时要多写日记,多写片段,勤动脑,勤练笔,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的感情通过写作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既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又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再次,要让学生具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文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到大自然去观光旅行、组织夏令营活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写作源于生活,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为师者平时要引导学生多多观察,观察身边的人与事,观察社会动态,观察生活的变迁;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如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要注意观察的顺序等,并善于把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同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才华,全面展现出自己的综合素养。因此,自主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写作是非常有利的。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注意将阅读和写作相联系,学以致用。

  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力量,让学生们就一篇文章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风格进行选料、配料、加工,使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在不断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如在以“桥”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围绕“桥”这一事物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线索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于是学生想到了独木桥、石拱桥、钢筋水泥桥、斜拉桥等“桥”的发展史,又想到了赵州桥、卢沟桥、周庄的桥、家乡的小桥等与“桥”有关的故事;还由桥的作用想到了桥的精神;由具体物象的“桥”上升到抽象意义的“桥”--心灵的桥梁、知识的桥梁、友谊之桥、信任之桥等等。在相互的思维撞击中,学生各种新的思维不断产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在种种的话题中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话题,并就文体的选择及立意、构思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各自成文。这汇集着集体力量的创作过程,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鼓励个性化写作

  过去,由于立意明确,文体也较为单一,故范文堪称为“经典答案”。如今,立意宽泛,文体多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范文就难以起到示范之效了。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让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情感”,并“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与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结合起来,把自己的认识、感悟、独立见解融合在阅读中。从而把读书和生活、做人结合起来。通过广泛阅读,丰富学生个性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更具个性化。

  其次,要注意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让学生多说话多练笔,注意优化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能力。

  再次,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使学生的潜能获得开发,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

  五、坚持有效评改作文

  学生写了作文,自然很期待教师的指点。但目前教师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从而导致作文的评改流于形式,带有随意性,很多教师经常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评语笼统空泛、千篇一律,对学生作文的点评不到位、不中肯,缺少指导性,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应坚持有效评改作文。

  首先,教师必须保证阅读的时间、数量和品位,这样才可能高屋建瓴地对学生作文进行正确指导。如果教师自己知识面狭窄,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种种问题都所知甚少,那么,面对今天的时代,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怎么可能承担作文指导如此之重的责任呢?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没有修改文章的习惯,作文时总是一次完成,就以为是好文章了,这是不够的。新课程标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为使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提高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可以先后采用学生互改、老师评改、师生同改的过程来进行。这样的修改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发现作文中要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进而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共同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再次,要使用科学的批改方法,提高批改效率。科学的批改方法,首先是要有鼓励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对学生多加表扬与肯定,让学生产生愉快感、成功感,这种积极情感将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是要有创新性,表现为鼓励学生作文中的创新,教师要运用创新的批改方法(如批语中要多运用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再次是要有针对性,坚持做到因人施教,切忌“一刀切、齐步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批阅重点,铸造出适用于个体的开窍“钥匙”,使其登堂入室,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创造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虎良巧(云南省永善县伍寨乡中心校 6573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