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修炼宝典--如何应对汽车保险陷阱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车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4 13:48
很多人说,买了车之后,就多了不少烦心事。不少车主对此感同身受。除了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投诉,车辆的保险投诉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几乎所有投诉车险的车主都会持相同的观点--“投保前说是全险,结果出了事却拒赔!”在他们看来,车险不得不买,但是却陷阱重重。那么,车险陷阱真的存在吗?遇到这种纠纷车主该如何应对?
车险纠纷中,车主自身问题更大!
案例A:在这里我们不妨先说一个案例:提车时车主岳先生在4S店购买了“全险”,后来当车子左侧窗玻璃被人砸碎的时候,保险公司拒赔,这令岳先生大为光火,声称销售人员告诉他,买了“全险”就万事无忧。而保险公司解释称,“全险”的说法并不规范,所谓“全险”主要包含机动车损失保险、盗抢险、第三者责任保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和交强险五大主险,此外再附带不计免赔,但并不是全部保险项目。由于岳先生没有单独购买“玻璃单独破碎险”,因此不在保险公司的赔付范围之内。
案例B:购买了“全险”的吴女士晚上倒车时碰到路旁的铁杆,车灯被撞破。她打电话报险,以为买了全险就可以获赔,没想到被保险公司拒赔,理由是保险条款中约定车灯单独破损不赔,而这一点在吴女士手中的保险合同中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看完以上两个案例,不难发现,也许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在推销车险时存在某些不规范行为,但问题的最大关键在于,车主购买车险时都基本上不会去研读合同中的保险细则--这是中国车主最大的通病!其实从购车开始,中国车主这种“不爱看书”的坏习惯就已经显现出来,某汽车品牌通过调查发现,超过9成的中国车主购车之后从来没有看过汽车产品说明书,超过5成的车主甚至不知道有“汽车产品说明书”这个东西。用车之中如果出现疑问,大部分车主更乐于求助网络论坛以及亲朋好友,实际上大部分问题只要翻一翻汽车产品说明书就能在数分钟内得到完美解决。如果连汽车产品说明书都不愿意看,对于满篇读起来很拗口且字小如蚁的车险条款,大部分中国车主更没有研读的兴趣--中国车主购买车险时往往只看价格和口碑,一手交钱,一手收合同,如此了事。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自己熟悉的汽车媒体小圈子内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结果受调查者居然无一阅读过保险合同!他们选择保险公司的方式第一是看价格,第二是口碑介绍,只有一例是因为4S店的强制购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受调查的汽车媒体从业者在亲朋好友面前都堪称是“汽车专家”,但依然对自己购买的车险缺乏了解。“汽车专家”都如此,普通车主们对于保险合同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笔者认为,在车主和保险公司的纠纷中,车主自身的问题更大。由于车主没有仔细了解车险合同,导致自己在日后理赔中出现纠纷。从法律角度而言,只要在合同上签了字,就表示车主了解并接受合同条款,日后若想反水,在法律上是不受支持的。笔者在此绝无给保险公司帮腔呐喊的意思,如果以上这两个案例发生在笔者身上,绝不会出现保险公司拒赔的情况。
对于案例A,笔者要做的事不是先报警报险,而是马上拿出保险合同文本,看看有没有“玻璃单独破碎险”这一项。如果没有,赶紧找个地儿,将玻璃破碎的那扇车门剐蹭一下,只要在玻璃破碎的旁边有伤痕,车主就可以用“驾车不小心导致车门蹭伤以及玻璃破碎”的理由报险,以“车损险”的条款完成理赔。如果笔者遭遇案例B,不妨再倒一次车,将破碎尾灯周边轻微碰伤,如此就可以避免合同中“车灯单独破损不赔”的免责条款。只要不是存心故意骗保,车主可以将事故损失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往既有的车险条款上靠。当然,这么做的前提一定是车主了解自己的车险合同条款。
或许合同细则太烦,在这里,笔者列举出如下几个问题,车主可以在购买车险前将这些问题询问清楚,如此就能快速了解自己的的车险合同。
A、天灾造成的车损你们赔不赔?
B、如果撞伤行人而交警认定我无责,你们赔不赔?
C、如果玻璃、大灯、车外后视镜或天窗单独破碎,你们赔不赔?
D、如果车漆被别人用钥匙划了,你们赔不赔?
E、如果车被偷或自燃烧毁,你们赔不赔?
F、如果涉水导致车辆受损,你们赔不赔?涉水深度是否会对理赔造成影响?
G、如果驾驶者不是保险人本人,你们赔不赔?
H、如果本车上的乘客在事故中伤亡,你们赔不赔?
在这里想强调一下,建议打电话给保险公司的客服询问以上问题,因为录音电话可以作为一种法律证据。此外,无照驾驶、酒驾、毒驾等违法行为,以及车辆非法改装,还有在赛道上驾驶车辆导致的车损,保险公司均不赔,因此请广大车主好自为之。
哪一类车险值得买?
请广大车主牢记一点,对于车险而言,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以及放款速度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大保险公司在服务方面均大同小异。在笔者看来,选择保险最重要的是看保险条款的保障范围是否完备,是否适合自己。中国保监会核发准许销售的车险种类主要有A、B、C三类险种。A类险以人保为代表,B类险以平安为代表,C类险以太平洋为代表。这三个字母仅仅是险种类别的划分代号,并不是优劣等级区分。在保障范围方面,这三种车险各有侧重。
就拿车灯和车外后视镜单独破碎索赔这一项来说,B类险保障最差,如果仅仅是车灯和车外后视镜单独发生破损,保险公司均不予赔偿。之前笔者在案例中提到的吴女士,她购买的就是B类险。而A类和C类两种车险均予以理赔。单从这一项上看,A、C优于B。
在自然灾害造成的车损方面,A类险保障范围最窄,B类险比A类险增加了暴风和龙卷风,C类险在此基础上更是增加了台风、热带风暴、雪灾、冰陷、沙尘暴。从这一项上看,C优于B优于C。
单独玻璃损坏方面,A类险对于任何的玻璃单独损坏都不赔偿,而B类和C类险要稍好一点,对单独的天窗玻璃损坏于以理赔。在这一项上,B、C优于A--但是个人觉得意义不大,因为天窗单独破碎的几率是很小的,更何况不是所有车都带天窗。
在第三者人伤赔偿方面,B类险和C类险最可恶--如果在路上撞上行人或骑车人,而交警判定你无责,B类险和C类险均不予理赔,A类险则予以理赔。由于天朝法律规定当事故责任方为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时,无过错的机动车一方也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因此对于购买了B类或C类险的车主,笔者只能送上一计:如果真的开车撞了人,就算自己无过错,您也一定要向警察叔叔申请一个次责。否则“人道主义赔偿”就得你自己掏腰包了!从这一点上看,A优于B、C。
如果不幸遭遇一个大的交通事故,可能会涉及到扣车费、停车费、保管费、各种罚款甚至是各种诉讼产生的费用。C类险明文规定不赔偿律师费、诉讼费、仲裁费,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款,以及未经保险人事先书面同意的检验费、鉴定费、评估费。而B类险则对于理赔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不予赔偿。A类险则可以获得赔付。在这一方面,A优于B优于C。
对于事故中造成的家庭成员人身财产损失,三种条款的规定也略有不同。A类险对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人身财产损失不赔;B类险又在A类险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被保险人允许的驾驶员及其家庭成员人身财产损失的免赔;C类险仅仅对被保险人和其允许的驾驶员财产损失不予理赔。在这一方面,C优于B优于A。对于购买了B类和A类险的车主而言,如果在乎车内乘员,不妨购买“座位附加险”加以解决。
笔者住在上海,遇上要命天灾的可能性不高;而且绝对保证不会出现在事故中只单独损坏车灯和车外后视镜的情况;另外天窗单独损坏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关键的是,笔者开车一向规矩,就算不小心撞死人,无责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再说如果真的发生这种倒霉事,诉讼费鉴定费等杂七杂八费用是少不了的……综合个人需求,笔者购买了A类的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以及不计免赔,此外还为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购买了座位附加险,为车辆安全购买了自燃附加险。
基本上只要是事故导致的车损,三类险种都可以赔付,但笔者认为第三者责任险是保险中的大头,玻璃和车灯单独破碎不赔,那是小钱;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驾车撞死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丧门星,那才是大钱!从这个意义上看,笔者认为A类险最值得购买,C类险在我国的多灾的南方和西北地区也有购买的意义,最不值得购买的就是以平安为代表的B类险。
车险垄断需小心
明白了自己的需求和险种的差异之后,相信广大车主购买车险就心中有数了。然而在实际购车中,很多车主都发现自己被4S店绑架了。笔者自己也遇上过这种事。
当年笔者购车时,被4S店强行要求在店内购买所推荐的平安车险,笔者认为平安车险不适合自己,且4S店报价太贵,却被告知如果不在本店购买车险,车就不卖了!这一点让笔者大为光火。在和4S店交涉时,销售代表坦言,平安车险和4S店集团签有内部协议,销售代表要保证本店100%的平安车险投保率,否则连基本提成都拿不到,车也就相当于白卖了。
最后笔者在该店购买了交强险--交强险在哪里买其实都一样,如此也算是变相地帮助销售代表完成了“投保率”。然而笔者好歹算是业内人士,和4S店有交锋的资本,对于不了解车险的消费者而言,遇上这样的“绑架”又当如何?最多的情况可能是--消费者略一思量:“反正在哪里买都是一样,得,买吧!”于是,又一条不明就里的大鱼被钓走了。
对于这种情况,笔者支招如下:购车前先就这个问题询问4S店,如果可行车主不妨买4S店一个面子,先在店内购买交强险,出门之后再选择自己心仪的商业险。如果4S店依然蛮横,车主不妨拨打车企的服务热线电话进行投诉。如果连这个方法都无法凑效,就说明该车企在经销商面前丧失了管理话语权--管不住经销商的车企都不是好车企,一个垃圾车企能生产出什么好车?不买也罢!
如果“绑架”已经成为现实而4S店态度强硬,只剩下一个渠道:咱们法庭见!这么做倒不见得真的是要打官司,但是以笔者的经验来看,这一招对4S店的确有很大的震慑作用!因为4S店不具备车险销售资质,所以往往不等开庭,4S店就先软了。可能有人会质疑,不就是几千块钱的车险嘛,犯得着为了省个几百块钱这么大动干戈吗?对此笔者只说一句话,人活一口气,许多社会中的歪风邪气,不都是图省事的老百姓自己惯出来的吗?
文、图/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