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时,我们和医生都需要知道什么?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开塞露,抗生素,儿科
  • 发布时间:2015-06-03 13:22

  儿科医生 欧茜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治医师,培儿屋儿童保健普及社发起人。春雨医生《0~1岁欧茜医生育儿方案》作者。

  一边,父母说:“公务员面试我都没这么紧张过,可让我给宝宝用开塞露我却害怕。”另一边,医生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在繁忙的儿科,面对排着长队的病人,通常医生很难抽出时间帮小病人塞开塞露……医生和患者,如何才能打破对立、紧张的局面?

  儿科门诊永远都是车水马龙。平均每天看50~100个小病人的巨大压力,让儿科门诊的医生们很难有精力和父母们充分、积极沟通。

  而另外一方,父母也很委屈:跑很远的路,再排很久的队,等待我们的只有医生两三分钟的“接待”,也许刚述说完,医生已经开完单了。

  就医时,我们和医生都需要知道什么?《时尚育儿》特地重现3个常见的儿科门诊现场,拿出几分钟时间,听一听医生和父母们的心里话。

  开塞露:风波与误解齐飞

  门诊回放

  一位妈妈带着3岁的儿子满头大汗地冲进诊室,急匆匆地说:“医生,快看看我的孩子到底怎么啦?他一直哭个不停。”

  医生让妈妈把孩子抱到检查床上,一边做体格检查,一边问病史。检查完之后,开了一张开塞露的处方。妈妈不会用,问医生能不能帮她?医生说:“我很忙,没有这个义务。”

  妈妈的心里话

  在医生眼中这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作为没有经验的妈妈,真的可以用惶恐形容:“这玩意放肛门里?怎么用啊?”“宝宝会疼吗?”“万一弄伤了宝宝怎么办?”“开塞露经常用会不会造成依赖?”

  其实我们期望的并不是医生真正动手帮我们去塞开塞露这个动作,而是希望医生能多一些支持,让我们忐忑的心安定一些。

  医生的心里话

  我们也能体谅爸爸妈妈的心理。记得实习时第一次帮病人塞开塞露,也有些紧张和害怕呢!可是,在繁忙的儿科,面对排着长队的病人,通常医生和护士很难抽出时间来帮病人塞开塞露。

  我们和医生都要知道

  什么时候会使用开塞露 对于不明原因哭闹的孩子,儿科医生有时会先用开塞露通通便,这样有助于区分病情:如果通便后肚子痛的症状明显缓解,那么孩子患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反之则应该重视,进一步积极寻找病因。

  开塞露正确的用法 拧开盖子,先挤一点儿药液,涂在瓶口润滑一下;然后将瓶口慢慢塞入肛门,可以一边塞一边轻轻地旋转;将瓶中的药液全部挤入,退出药瓶;让孩子趴着,憋几分钟再排便。

  开塞露只能缓解一时之急 开塞露不能解决便秘的根本原因。对习惯性便秘的孩子,应该鼓励他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及水果;同时培养定时排便的生活习惯。

  抗生素:又一个医患焦点

  门诊回放

  一个3岁的女孩因为咳嗽一周来看病,妈妈说怕咳嗽越来越厉害就自行给孩子服用了抗生素“头孢呋辛”。觉得无效,又听人说“头孢曲松”效果更好更高档,于是带孩子来到诊室,第一句话就问医生:“能不能开得到头孢曲松?”

  妈妈的心里话

  孩子已经病了一周了,每天白天都很好,可是一到夜里就咳嗽。咳得厉害时,会从床上坐起来哭,哭得我心都碎了。我想找大夫开点高档的消炎药,赶紧让孩子好起来,花再多钱也值。

  医生的心里话

  头孢类药物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抗生素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为病毒所致。在没有明确依据的情况下用抗生素,这种做法对我而言难以想象。

  我们和医生都要知道

  是否存在细菌感染需要医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判断根据查体结果、病史及血常规检查,医生会综合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不需要用抗生素的情况,我们应该坚决不滥用,而真正要用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种类,足量、足疗程地规范使用。

  抗生素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医生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好帮手,有些妈妈害怕抗生素的“副作用”,自行将药物减量或者缩短用药时间,这样细菌的抗药性就可能会增长。因为不规范地用药,可能会杀死活性较弱的细菌,但那些活性较强、更顽固的细菌则被选择存活下来。当这些更强大的细菌又有机会兴风作浪时,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发烧:知识在手心不慌

  门诊回放

  凌晨,心急的妈妈一进门就不停地说:“医生啊,求你了快帮我家孩子退烧吧,我都要急死了……”妈妈怀里是裹的里三层外三层像粽子似的宝宝,看看孩子精神不错,还主动抓医生的手电筒玩呢。查查体温38.1℃,并不高,为什么妈妈都快“急死”了呢?

  妈妈的心里话

  我的孩子以前曾经有两次高热惊厥,我自己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我很担心孩子会习惯性再发。所以一发现孩子发烧就立即带孩子来医院了,慌张得连手机都忘了拿。

  医生的心里话

  知道孩子有过高热惊厥史,我当时问妈妈,家里备用的退烧药有没有随身带来?妈妈说:“当然没有带,来医院见到医生,医生自然会帮我处理,为什么要带?只是没料到今天这么多人看病,排队排好久,我都担心死了。”

  于是我给她开了退烧药。临走前我说了句:“其实你本来不必这么焦虑,保持冷静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不在家给孩子先吃了退烧药再来医院呢?记得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先吃退烧药再来,不要这么慌张。”

  我们和医生都要知道

  使用降温措施(包括退热药)的目的在于让孩子觉得舒适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宝宝退烧了再去看医生会影响医生判断病情。可是现在很多医院病人多,有时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轮到看病,让宝宝持续发热有害无益。建议父母准备一支温度计,方便随时量体温。家中也要常备退热药,宝宝生病去医院看病时要随身带着退烧药。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8.5℃并觉得很难受,可先给宝宝服药再等着看医生。如果宝宝虽然发烧,但精神奕奕,并不觉得任何不适,这时应该给宝宝多喝水,退热药就不是必须的。

  高热惊厥虽要警惕,但不用太紧张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发热再次发生抽搐的几率比其他孩子要高一些。其实热性惊厥抽搐虽然看起来很可怕,但通常不要紧。一般来说热性惊厥的抽搐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不会影响智力和发育。

  结语

  其实,大多数父母带孩子看病,七分是求安慰,三分需要看病和治疗。希望医生能当父母是一张白纸,尽量解说详细;而作为父母,我们对待疾病也需要多点耐心,一方面要信任医生,另一方面也要相信孩子自身的能力,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和疾病对抗。

  编辑|申艳 美编|李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