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味道”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气质,全职太太
  • 发布时间:2015-06-04 12:00

  李一慢,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儿童阅读公益机构爱阅团发起人;亲子教育专栏作者、著有畅销育儿书《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爸爸的陪伴无可替代》。

  每个爸爸都有味道,不仅仅是气质,也不仅仅是体味,还有可以品尝得到的味道,时日已久,这味道就成了父爱的味道,独一无二。

  结婚十年,未尝下厨做饭,一来手艺没有,二来没这内需,直到我和全职太太换班,她去上班,我则接送孩子,买菜做饭。

  一旦好事者如我这样的男人占领了厨房,就想着和妈妈略有不同,论色香味我略输文采,我就品种繁多、花样翻新、服务周到:买新鲜的食材、经常做鱼类菜肴、投孩子所好钻研同一个菜的多种做法……甚至还带着孩子们自己动手来做菜。

  有些东西我以为不会遗传呢,比如爱吃土豆丝,我很喜欢,也是我过去少有的会做的炒菜之一。原料简单,易于保存,处理容易,烹制迅速——你不迅速它就给你粘锅,花样多变,酸甜苦辣都行,实在不行了,还可以弄成稀巴烂的土豆泥。

  不曾想,土豆菜成了儿子第一挂念的本土菜,也成了我教会他的第一道菜。

  是的,让孩子学会做几道拿手菜,让他们在厨房里除了玩儿水,玩儿米面,玩儿洗涮之后更重要、实用的玩法。

  和哥哥的土豆丝相比,妹妹的第一次尝试是圆白菜,别说这款菜色香味如何,从此后原本不爱吃叶子菜的女儿喜欢上了白菜、生菜、圆白菜,是不是也与之相关呢?因为她做过“炝炒白菜”这道菜,她骄傲!

  现在我也特别喜欢“手撕圆白菜”,这里有注意的是此手非我手,而是孩子们的手,不仅仅让他们增添了“我也能做饭”的豪情壮志,更重要的是,这也成了一个诱饵——这是我做的菜,我要吃掉它,而且我要抢着吃掉它!

  现在的我已经可以操办起一桌子有炖、烧、煮、蒸等大手笔的菜了,年夜饭也可以超越姥姥、妈妈来掌厨了——当然,人家妇女代表也乐得让权给我。

  下厨做菜是爱的表现,食物里包含的不仅是滋味,还有爱心。我们的成长中能与父母有着同样的美味,也有只能独自咀嚼的苦涩,爸爸能影响孩子不再依赖速冻饺子那样的饮食便利,可以在学习工作之余,烹上一小份用冰糖上色、用香醋提味的糖醋排骨,切出细细的土豆丝,加点辣子翻炒;或者,在下午的阳光中冲泡一壶喜爱的红茶,摆上西式或中式的茶点,相信我现在的厨房忙碌可以给孩子们未来的生活增添滋味。

  爸爸的味道当然可以带着忙碌的汗味,脑力残杀的烟味,也可以如我这般,从厨房飘至饭桌的美味,这是让孩子踏实和温暖的味道,是可以传递下去的味道,即使孩子学不来这味道,但能让孩子有愿意尝试的心思。或许,孩子们能添上儿子的味道、渗入女儿的味道,我们的时光就有了美好而丰富、随意而沉重的味觉记忆。各位爸爸,你乐意有这样的味道吗?

  文|李一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