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如何“守旧”创新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公文写作,守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6:13
【摘要】公文作为单位之间上传下达以及横向宣传的沟通桥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统一性。因此,公文要求“守旧”,即要求规范书写,这也成为了长期以来必须遵守的规则。但是,在规范起草公文的同时,又不能忽略了创新的要求,如何写出自己的风格,提出新观点,成为现代公文写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公文的“守旧”与创新,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表里相依。
【关键词】公文写作 “守旧” 创新
1 公文写作“守旧”,守住规范
“守旧”一词用在公文写作上,是代表公文写作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结构固定以及毫无创新吗?其实不然,这里的“守旧”一词指的是公文写作的规范性。即在公文写作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彼此约定俗成且达成共识,语言正式,文章工整,格式结构相对稳定,需严格遵守的一项基本规则。虽然公文写作的框架“老旧”且一成不变,但其却是公文写作的根本,只有守住根本,才能发枝散叶,使沉闷的公文有血有肉起来。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在办公效率的要求上也越来越严格。信息需要被迅速准确地传达和处理,因此,对公文的时效和规范要求越来越高,即便是常规公文,也应该及时起草,准确传递,来提高办公效率。但在实践中看来,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在起草公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格式各式各样、标题累赘不当、语言标新立异等不规范问题。而产生诸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参考不当,若对国家新标准的公文格式不了解,参照旧版本行文,本身就与新规定有出入,信息传达时将会造成一定的困惑。二是起草者未经过系统科学的学习培训,因此还缺乏一定的公文意识,没有认识到公文的重要性,随便对待,敷衍了事。这都会大大影响到公文写作的规范性,破坏了公文的严肃性。
如何规范公文写作,守住根本,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和参考。
(一)加大新规的宣传力度。为避免旧版新规所带来的混淆和困惑,各单位应该及时关注国家出台的新规定新标准,严格按照新规定行文,尽量保证统一的格式结构,以方便各单位间进行传递阅读和处理,减少不必要的再加工步骤,这将大大提高办公效率。
(二)加强审核监督。公文写作标准化、规范化也离不开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行文制度。公文的最终目的是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相关单位,沟通联系各单位,将事情妥善得当地处理和完成。这便实现了公文的最终价值。但是,一份好的公文书需要经过几番修改审核,最终打磨出来的成文才能具有准确沟通上下、平行的效力。因此,在定稿之前,需要有关单位严把公文质量关,秉持宁缺毋滥的理念,在精不在多。层层审核,相互监督,以减少不规范问题。
(三)提高公文意识。公文起草者应该重视起公文写作的规范性,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次公文起草。因此,应对起草者进行专业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公文文书培训,提高起草者的公文规范意识,加深起草者对公文的理解,使起草者最终能够规范熟练运用各种类型的公文。
2 公文写作创新,创出新意
公文写作不如文学作品那般自由发挥、字句优美、情感丰富,带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主义。公文有很多的条条框框,如:固定结构、统一格式、注意用词、规范书写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写作风格的发挥。但是,这并不代表,公文写作就毫无创新的必要,相反,公文写作需要突破重重限制,寻求新思路。这样才能凸显出公文的可读性和价值性。有相当一部分公文起草者仍然认为,公文写作强调创新没有太大的可行性,因为长期以来,公文写作能在稳定不变的结构模式中,顺利地一直进行下去,因此公文写作不需要新意,只需要套路。因此,起草者在进行公文起草时,依葫芦画瓢,格式加上二次加工的例文,成文只剩下骨架而没有血肉。
但是,起草者应该端正的观念是,公文写作不是机器加工,而应视为艺术创造。不管是进行任何类型的文字创作,每一个从自己手下诞生的作品都应该赋予其生命。公文写作如何从模仿、套用上升到创造、创新,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 观点创新
公文一词中的“公”有公众、群体、共同的意思,即公文不是针对单一的个人而是面向很多人来进行宣传沟通。如果公文仅仅进行简单的事件阐述和信息传递,而缺乏独到的信息解读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即使公文写作写的再工整规范,还能给公众留下深刻久远的印象吗?还能让实际问题具有参考价值而造福后世吗?面对不断发生的新问题、新事件,在保证规范行文的情况下,都应该紧密联系实际,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提出新思路,倡议新举措,思想应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更新,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分析问题,以“变”应万变。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应该多从生活出发,多观察多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为启发新观点做铺垫。
(二)素材创新
很多公文都需要引用一些实例来进行阐述观点,增强说服力。选择的材料和宣传效果有很大的关联。公文写作中,应该紧跟最新的时事和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说明。现实情况瞬息万变,掌握好一手资料,并能自然、灵活运用到公文写作中,让公文更具时事性和新鲜度。
另外,素材创新的同时要紧贴群众生活,不能一昧地标新立异,为夺得噱头而选取不当的材料作为参考。作为依据的材料需要真实、准确且新鲜,这就需要起草者平时要多提高分辨真假的能力和增强捕捉新事物的敏感度。
(三)语言创新
最后便是语言运用上的创新。由于公文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正式性的性能和特点,因此这也决定了公文使用的语言具有准确、规范和庄重等特点。但是,公文写作仅仅靠保守性的语言是很难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很难达到预期宣传的目的。现代的公文写作更加强调实用性,通过公文的阐述,使人更加有动力有效率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求起草者在行文时注意言简意赅,需一针见血地道出事物的本质,并能庄谐相结合,使得公文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起草者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起自己创作的热情,使冰冷的字句充满人情味,找出共通点,以引起他人的共鸣,达到预期宣传效果。并能恰当使用一些文学创作上的表达技巧,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形象,生动有趣,打破以往公文留给人们刻板沉闷的印象。
3 守旧与创新的对立统一
总之,公文的守旧与创新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和谐共生体。既要遵守规范行文,又要强调创新突破。我们应该采用唯物辩证的角度看待"守旧"与创新,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规范,多角度不片面地看待问题,并能时刻联系实际生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这样,在进行公文写作时,既能符合硬性要求,又能使公文不落俗套,有观点有态度,真正地赋予公文宣传沟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忠梅.公文写作的与时俱进:规范与创新[A].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07:43-45.
[2]范广群.浅析公文写作创新[A].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96-98.
[3]张南平.论公文写作的快速成文技巧[A].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51-53.
[4]念潮旭.谈行政公文写作存在的不规范问题[B].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85-87.
[5]温秀婷.公文写作探讨之我见[J].职校论坛,2009:190-191.
[6]李月华.大学生如何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和质量[J]科学教育家,2008:196-198.
陈慧琳 戴伟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