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4 09:43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尽量摆脱“我讲你听”的束缚,把电教现代化手段应用是为“教”服务,转化为是为学生主体性学习服务,提供更多的信息源,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媒体纷纷触电,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它必将引发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到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现代教育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后,使教育、教学超越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的容量,创造出知识、学问来源多元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充分运用多媒体动画功能。现代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认为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激发兴趣
长此以来,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此已习以为常,甚至已到“麻木”的程度,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无疑打破了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海底奇妙的景象,学生被从未看到过的景象所吸引,海底动物的奇特怪异,使学生大开眼界,再配上逼真的声音,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尤佳。
2 增进理解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体,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而有条理地表现出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而又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飞夺沪定桥》是一篇叙事课文,文章对泸定桥的“险要”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描绘,学生远离现场,又缺乏生活阅历,很难理解天险的险要、夺桥的困难、战争的残酷……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泸定桥及红四团飞夺天险的录象资料,让学生真实具体地感受现场,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我在教学《詹天佑》时,采用拉动片的形式通过大屏幕展示了三篇介绍詹天佑的材料,包括詹天佑生平、詹天佑事迹综述等,然后关闭屏幕,让他们说出对詹天佑的了解和读后感受。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董成瑞》时我从录像上剪下这个片断,屏蔽掉背景音乐和声音,以默片的形式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注意观察动作表情,并试着以第一人称为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活动配一段旁白。
3 突出效果
语文教材中每篇范文都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为读者营造生动的生活场景,作者笔下不仅有声、有画、有景而且有情。而传统的教学教师则着重于字形字意、文法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其效果牵强附会,学生的感受粗浅,更谈不上共鸣。多媒体的介入则打破了沉寂,它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了学生对场景的感受,内心的体验,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教学,运用课前感情导入播放十里长街人民送总理的视频影像:哀乐声中,天安门前,总理灵车缓缓开过,并伴有沉痛的话外音:“1976年1月8日9点57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长眠了,半个世纪以来,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呕心沥血……”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催人泪下,令人难忘,教师利用多媒体营造的悲哀氛围,成功地突破了时空造成的教学难点,有效地让学生在情感上迅速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为教学目标的落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渲染了课堂气氛,增进了课文的理解,突出了教学效果。《火烧云》的教学设计就体现了这样的思想。老师即出示火烧云的大量图片,然后由学生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看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火烧云的,使他们认识到萧红描绘了一个十分热烈的场面,多媒体计算机在播放录音方面,与普通录音机相比,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它具有非线性播放功能。即:它能根据需要,选择性播放某一片断,也能把若干个片断连起来播放。
运用多媒体文本的功能,灵活醒目地传达关键信息。
多媒体计算机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它能根据需要按不同顺序展示文字信息,字体多样,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还具有切换功能和删除功能等。教学时,我们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出信息,并按照不同顺序投影在大屏幕上。这种方式用之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有意思。涉及大段文字的修改或重新组织时,教师无从下手,总不能在黑板上搞“拼图”游戏吧?我曾经这样设想:教师先从一个最简单的词语开始,例如“下雨”,而后由学生将其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天空下起了小雨”,或“细雨飘飘扬扬地飞着”,然后发动所有学生对这些句子或补充或润色或者炼字,最终打造出一个意思完整、语言优美的篇章段落。计算机以其高效灵活信息处理方式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任何形式的擦写修改,只在片刻之间,更令人欣慰的是教师再不必面对令人讨厌的漫天飞扬的粉笔灰了,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即可轻松高效地完成这种作文训练课。
4 省时
信息技术能方便迅速地处理信息,无论是文字、声音、还是图画,都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的进行操作。例如,每一课的板书,如果都在黑板上展示,既费时又费力,那些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思想感情丰富,而且还涉及到很多其他内容的课文,过去学习一课,都要用三个甚至四个课时。而现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就极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用两个课时就可以了,而且教学效果非常之好。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更大的挑战。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一步步成熟,一步步前进,一步步实现。在我们不断的探讨中,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会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王淑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