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他们身上看到希望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学困生,理解,尊重
  • 发布时间:2015-11-04 11:45

  【摘要】不要忽略、歧视“学困生”,要在尊重、理解,鼓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采用多种方式与其沟通,让他们亲近老师,尊重课堂,比较愉快地进行学习。我们要善于并努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他们也会让我们看到希望的。

  【关键词】学困生 理解 尊重 鼓励情感教育

  对“双差生”“学困生”,不少人谈之则叹气摇头,认为无可救药,对其前途也不抱希望,但我发现不少这样的学生出了社会除了文化差点之外,其他的能量也不容忽视,更听到这样的叹息声:“当初,要是我能多学点文化,现在不是更好?”这重重地击要在我的心上,这是自责还是指责,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应当沉重地反思一下,我们真可以问心无愧吗?他们身上真的无希望了吗?长此以往,不弄个两败俱伤才怪,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过于感情用事,应当理性处理,挽救别人也是在拯救自己,后来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

  1 我曾经也放弃过

  又是这个班的语文课,实在没兴趣,更谈不上激情;好沮丧,好无奈,更有上课时的痛苦;面对这个班的作业也是心烦意乱,改起来也有些敷衍了事……当然没有过程哪来的优秀成绩,每次考试成绩自然是一塌糊涂,还惨不忍睹。特别是有那么几个顽固分子,新课之前不预习,上课不听不记笔记不说还要带动一大堆人讲小话,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单独留下来“开小灶”,他们不领情,苦口婆心劝当作耳边风;反应给班主任或家长也没治,大家都在放弃;还时不时的在课堂上向老师开炮,弄得我们下不来台,正如我曾说过“是在挑战人的忍耐极限。”老师没有好脸色,学生哪来好情致,所以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

  2 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原来也不是无药可救

  我在教学反思中仔细分析了这个班的实际情况,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无可救药。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倾向来看,这个班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明显的好学派的,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自学性较强,成绩也较稳定,但人数不多,仅有全班的六分之一。第二层是看老师的态度来学习的,学习不很主动,基础不扎实,纪律性与自控能力不很强,但却是很在意成绩的一拨,这是一大部分占了全班的半数以上。其余的就是我们以往说的“学困生”或者“双差生”了。他们在班上占了不小的分额,影响也是巨大的。我想如果我真放弃了的话,那一批好学派的也会大受影响,日子一长,受环境的影响不得全完了,中层的也被完全拖下去。整个班六十来个学生都就被放弃了,我这不成了罪人了。不行,得调整一下我教学思路与态度,再搏一搏。以前也有过面对少数“双差生”的情况,不过心情要平稳得多,循循善诱,以情感化,成功之例也不少。我想这次虽然要难得多,但方式方法也可借鉴一下,说不定会有成效的,就算收效不大,我也问心无愧了。

  3 下手一搏,果断实施

  3.1 调整心态,提高兴致,热情洋溢地投入课堂。

  一改往日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满面怒容的形态,把往日的语文课上的“特殊政治课”改为讲故事或做游戏了,当然是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我利用空闲时间上网,翻资料查阅大量与课文内容,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故事笑话,在上课时不时地插上一段或一句,或都也去了解一些学生们喜欢的影视明星,趣闻趣事,在课内课外与学生们聊聊,加强与他们的沟通,缩小彼此的距离,让他们感应到原来到,原来老师这么好玩。

  3.2 在心里把所有学生都放在同一位置,尊重,理解,并努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鼓励肯定他们。

  特别是对那一层以前被否定的群体。单独找他们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并适时地劝慰与引导,更加以鼓励。在上课时多关注他们的反应,抓住他们思维上的某一点闪光及时肯定与鼓励。有一个学生,十分调皮,与老师对仗的劣迹随时可见,老师们谈之色变,但他十分幽默活泼,心地也很善良敏感,我利用了他这个优点,既鼓励了他又活跃了课堂,后来他自豪地说我最喜欢上语文课!而那拨调皮蛋们也共同认定:上语文课就像在天堂游玩,是一种享受。

  3.3 组织帮扶小组,利用优生和自学性较强的帮助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

  在纪律上,作业上,学习态度上进行一定的督促和制约。这样又锻练了优生,重视了中层生,也没放弃后进生。我给了小组组长一定的自主权,因为他们才最了解同学,让他们自制小组组规,自制评价规则和管理方法,如此一来,完全活跃了小组语文学习气氛,增强了语文学习兴趣。

  3.4 根据不同的层次分别布置相应的作业。

  其他都不说了,重点在那一批学困生上,根据他们的基础与当时的承受能力适当布置一些作业。并对他们的作业及时作反馈,指出不足,肯定进步。我在批改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不同。特别对这一层需要帮助的孩子不能过于严格。比如在批改作文时,我会在他们的作文中寻找出一些别人难以发现的优点加以肯定与表扬,打的分数也要高些,以此鼓励。有个典型“学困生”,书定的字笔划都凑不到一块儿,不成字形,写了一大篇我几乎认不出一个字来,上课又不听,极喜讲小话。后来我在课堂上故意制造机会让他发挥一下,并及时鼓动他,让他燃起了学习的激情,现在他上语文课十分认真,书写也大有进步,许多字也能认清楚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进步,我不去奢求这样的学生去考个什么学校,只求他能愉快而健康地学习、成长。

  3.5 有承受他们反复的心理准备。

  密切关注,时时关心,极有耐性。真要做到诲人不倦哪。由于学生理解性与行为习惯的原因,他们不可能完全照老师预期的目标与指定的路线行走,老师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重视优点,肯定进步,及时诓正错误。他们就算取得一定进步,也不能疏忽大意,要随时关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不可能一下就纠正了,只有循序渐进,不要求立马取得多大成效,只求每次都能有一点点的改进,天长日久,效果自然呈现。

  4 他们也是人才哪

  天生我才必有用,对学生不一定非得用“高成绩”“好分数”来一刀切,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位的,多层面的,只要他们有好的习惯,有正确的品德和认知观念,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到了社会上学什么不成呢,他们也会是社会的人才,而且会为社会作出不少的贡献。

  5 初见成效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效也来了。上课纪律明显好了,课堂气氛浓起来了,学生的语文极积性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了。有两个以前完全放弃语文的顽皮生现在特别喜欢语文,成了背诵课文的高手。现在整个班的语文成绩也大副度提高了。他们真让我看到了希望。

  先腾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