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教学法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历史课,精讲,多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7:42
【摘要】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形成精讲、多练、熟记的历史教学三部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必将有助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课 精讲 多练 记忆 高效
一些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用了大量的课外史料;也有一些老师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会全面引用课外史料;有的老师为了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讨论活动。基于各种的考虑下,一些老师就将原本简单的历史课变得更为复杂。高中生学业本来就繁重,教师应当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要实现高效率的历史课,必须要精简扼要,高效率的历史课堂才能够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下我在历史课堂上如何去提高课堂效率的。
1 简明扼要,精讲课文“所谓精讲,就是在学生自学,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的基础上,对于教学重点精辟的内容进行分析讲述。”[1]精讲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第一步,把重点,易错点知识简明扼要的内容讲述清楚是开展后续教学工作的基础,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精讲在于更容易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精讲的要求在于理解教学大纲要。精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考点、易错点,作精辟的讲解,同时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能从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学会学习。例如,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掌握资本主义萌芽和闭关政策的实施背景、影响去理解近代危机前夜的史实。
其次,精讲的核心在于概括归纳重点知识。通常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历史等文科学科只注重听、看而不注重写、练的弊端,指导学生使用一些符号概括要点等。如在讲授《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原因时,学生可以在课本列出关键词①经济:自足自给的经济结构;②政治:专制统治③其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策。这样简洁的概括有助于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也可以突出要点,把书由“厚”读“薄”;还有利于今后复习。
另外,精讲的方向是要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注重挖掘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线索结构。比如《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这一课的知识线索结构是: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阻碍发展→落后危机,这样才会对于历史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更容易于理解课文。
2 熟能生巧,重在多练
“多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通过历史学习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以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而且,练习应该贯穿于课堂的始终,通过练习来强化精讲的成果并且能够补充教师讲不到位的地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布置练习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在重点内容上划上记号,使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如何区分主次,抓住关键,掌握中心。如: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
③明清曾经长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这样内容与问题对号入座,印象较深,待到做题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有关内容的基本框架,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反复练习,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有了提高。
其次,要静心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这会对学生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练习题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质量,在内容上,不但要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要有利于能力的提高。在题型上要新颖多样,如选择、填空、填图、史料分析等。难度较大的习题,可由学生讨论,再指名由学生回答。这样,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学习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这道题存在许多干扰信息,一般情况很多人都会选B,而答案却是A,其原因就在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切,这里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雇佣劳动关系,更多人是被题干的“江南昆山县”,“麻耧机”这些词所误导。
3 深化升华,反复记忆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精讲和多练都不足以保证教学效率,学习历史知识的最大障碍就是遗忘,有的学生常常为此而感到头痛,历史知识的记忆不可忽视,只有落实了记忆才能将教学工作量转化成有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石”,历史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基本前提,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2]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记忆和理解是不可分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忆,理解了的知识就能牢固地记忆,对知识理解愈深,记忆就愈牢。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不可死记,也不可不记,而要会记,即理解记忆。学习既要靠学生自己,也需要老师督促和帮助,尤其在记忆历史知识时候,老师应当选择课文重点作为默写,例如《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这课要默写的内容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因素”,当堂就要落实记忆,反复默写,直至学生熟练为止。
当然,精讲、多练、熟记三部曲是紧密结合的,不能离开重点搞题海,加重学生负担,得不偿失,教师应在讲练背结合上多下功夫。总之,历史课堂精讲多练,强化记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气氛紧张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抓住了重点和关键,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12期精讲引导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王海红
[2]《新课程(中旬)》2012年06期关于指导学生强化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的几点思考程本芳刘进怀
邱成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