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如何渗透在语文课堂中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德育,语文,初中
  • 发布时间:2015-11-03 17:51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道德教育的渗透,力求做到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从学校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当然语文教学应以语文教育为主,不能因为强调德育教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主体。德育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都要有机的渗透。选择什么样的时机,选择什么样的形式,都是很有讲究的。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语文与政治课不同,它不是要把正确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在教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上,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将文字承载的思想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就决定了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以下特点:

  涵盖德育的文章思想内容多以经验形态出现。例如至爱亲情的内容,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代表。它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述,直观地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与关怀,实际上也表达了朱自清对自己父亲的无比思念与尊敬。作者望见父亲爬栅栏买橘子的“经验”,使本篇课文生动形象,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跃然纸上。然而教师在向学生传达这种至爱亲情的思想感情时,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亲身经历,借助情感教育,使他们深切感受到这种珍贵的感情。

  进行德育渗透的载体丰富形象。初中语文选材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很难看到长篇的议论。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通过推理得来的,而是从他们对某些特定事物和对故事的描述中体会的。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和刘禹锡的《陋室铭》,通过对事物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某种优秀品格的追求与赞美。教师通过这些丰富的载体就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渗透德育的效果。

  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3.1 教师要有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对德育渗透十分有利。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中有关德育的内容,在学生现有的情感与道德观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课程,组织正确的教学课堂,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道德与情感主题,在良好的智育氛围里陶冶情操,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品德。

  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在对学生实施德育之前,教师应当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是影响学生思想心理与情感的施教者。教育者的一些行为也许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从而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因此,教师自身应当拥有健全的人格,并通过端正自己的态度向学生灌输良好的思想,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优良的作风。

  3.2 营造美的氛围,用美来熏陶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展示美的境界,用美来熏陶学生,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德育融化于他们的心灵。《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北国之春》会让学生荡漾起想念家乡眷恋亲人的情思,贝多芬的交响曲可让学生领悟到百折不挠的生命强音。播放这些配乐曲,创设感人的情境,让学生诵读文章,会唤起他们对美的感悟。《望岳》中不畏艰难的壮志美,都会在他们的读悟中融入血液汇入心田。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创造。

  4 在“听、说、读、写”等各种教学形式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主要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课堂教学中,教师表述的语言是学生课堂上获得的重要信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更要求体现出对学生的情育、智育和德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说话训练也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载体。

  在教学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过程中,学生有时会产生中心思想理解的分歧,这时可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让他们做出选择。尽管选择可能有所不同,但充分的讨论已经让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作品中心思想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德育总是情感熏陶与理性教育互相交融的,情感价值要得到体现就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文,要“读”得入情、入理。特别是在学习美文时,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让他们进入作者创设的情感境界,在忘我中得到升华。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利用好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巧妙的安排和设计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是集语言、思想为一体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各种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葛素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