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网络资源 助力语文教学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真网络资源,教师,语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4 11:33
【摘要】有效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个人素养提升和语文教学方式创新这两个角度着重论述了“巧用网络资源,开拓语文教师视野,提升教师语文教学水平”和“巧用网络资源,丰富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这两个方面的具体实践,从而呼唤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使其更加有益于我们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真网络资源 教师 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网络以其信息量丰富、时代性突出、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等优点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巧用网络资源,助力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去实践:
1 巧用网络资源,开拓语文教师视野,提升教师语文教学水平
1.1 网海淘真金,优化语文教学资源。
我们的社会似乎向来就要求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是个知识渊博的人,样样知晓,能说会道。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人的视野以及知识面都是有限的,高中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候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对语文教师来说也不可能该读的书统统读过,该行的路统统行过。这时候,网络的出现和普及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福祉——我们可以在丰富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到我们需要的素材,加以优化整合,使其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资源。
①巧用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料。
网络资源丰富,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料浩如烟海,甚至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
比如学习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中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时,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从而增强学生读这篇文章的亲切感;也可以在网络上搜寻那个时期其他作家写北平的文章,让学生对照阅读,从而体会不同作家对北平的别样情感。学习必修二“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时,我们可以找一些战争过后满目疮痍的图片和和平年代繁荣昌盛的图片放在一起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和平的珍贵。
再如一些优美的散文或诗歌,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名家的朗诵播放给学生听,使学生在名家的美文美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学习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这个专题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我们可以截取电影《红楼梦》中与本课相关的几个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从而加深他们对教材文本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原著与改编成电影的《红楼梦》的各自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总之,巧用网络中的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料,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②巧用教学设计、课件、试题等教学参考资料。
高中语文教师时常感慨备课的辛苦与出试卷的艰难,因为语文实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又是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青年。闭门造车的语文教师固然精神可嘉,但造出来的车自成一家的少、有失偏颇的多。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知识面有限,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博采众长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我认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向他人学习,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
网络上教学参考资料丰富,我们可以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下载并比较那些教学设计、课件、试题等资料,再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们自己的教学特色加以优化整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巧用网络中的教学参考资料,能够开阔我们的教学思路,能够使我们原有的教学设计更加合理、原有的教学课件更加精彩,原有的试题更加全面,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圆满,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1.2 网络建平台,学习交流跨时空。
思想的碰撞往往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所以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交流。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多方跨时空的交流,因而在网络上搭建语文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意义重大。
①组建本校语文组QQ群。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总是不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与难题。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往往能解决困惑突破疑难。以前碰到疑难问题习惯于打电话请教学校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但电话请教是一对一的,而且也会碰到对方难以回答的尴尬。现实也不允许无论是谁一旦碰到疑难问题就马上召集语文组全体教师开会商讨。这个时候建筑在网络上的语文组QQ群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它总能及时有效地帮我们解决困惑与难题。像我们学校的语文组QQ群里,有将近20位语文教师,一个问题抛出去,语文组的同仁们只要看到了便马上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后往往就会引发争论,最终群里的所有在线的语文教师都能及时获益,而未在线的教师也能在登录QQ的第一时间看到并留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以说语文组QQ群成为了我们学校语文教师一方其乐融融的学习与交流的园地。
②浏览语文名师博客和语文教学论坛。
正是因为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特征,教育部门要求各级名师都要在网络上开设自己的博客,以展示各自的教学科研特色与成果,便于其他的老师们学习。因此,在网络上可以搜寻到很多语文界特级教师的博客。虽然我们不能面对面向这些名师请教,但是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博客里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也可以留下自己的教学困惑与看法,只要是有意义的,一般都会得到他们的反馈和回复,这样非常有利于我们自身语文教学思想的成熟和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语文教学论坛更是“百家争鸣”的思想圣地,像我经常浏览的“三槐居”、“凤凰语文”等论坛,在那里我们可以和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语文同行们切磋交流,既能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也能拓宽自己思考的角度,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2 巧用网络资源,丰富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手段的单向灌输型教学模式已经转化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的双边互动型教学模式。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但是综观时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常态的教学模式还是由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最后给出一个结论。这样的语文课堂表面上看很活跃,也确实让不少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再优秀的语文老师设计出来的问题也难以兼顾整个班级里语文素养层次不一的所有同学,在所谓的集体讨论里总有一些同学无所事事、浑水摸鱼,还有性格原因致使一部分学生即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或者不愿发表意见等等。长此以往,相对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减退。因此丰富语文教学模式刻不容缓,而借助网络资源,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2.1 借助网络让学生做语文阅读的主人,展现阅读的个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与鉴赏”这部分设定的目标里有这样的要求:“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个性化”、“自主化”目标。在我们的教学安排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课文,让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自己做语文阅读的主人。
比如学习苏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专题中《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集与雨果、《巴黎圣母院》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碰到疑难问题时自己去网络上寻找答案并自己辨别取舍,让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后上讲台讲讲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疑难以及自己解决疑难的途径与方法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2.2 借助网络构建新型写作载体,使写作变得轻松愉快。
写作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软肋:学生怕写作文,因为生活阅历贫乏没东西可写;老师也怕学生写作文,因为作文批改是一个太痛苦的大工程。这个时候,巧用网络资源也能改变这一局面。学生没东西写作文,可以到网络中寻找写作素材,也可以上网搜寻高中学生优秀作文供自己学习借鉴。
而且,现在的高中学生尽管不喜欢写作文,却喜欢在网上开博客、写日志、发帖子,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脑来写作,在网络上开设自己的写作园地,而老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批改学生的作文,针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进行批注,留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且这些批改也可以通过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直接投影到幕布上,使作为批改范例的作文能更加直观地呈现在所有学生眼前,引导学生对文章及其批改进行分析和讨论,再组织学生对那些有代表性的作文集体修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写作变得轻松愉快。
当然,就像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一样,网络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也是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的。比如网络资源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会助长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惰性,网络输入的方便快捷会弱化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等等。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使其更加有益于我们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印春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