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小学,科学,教育
  • 发布时间:2015-11-04 11:41

  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为宗旨。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部分地区评价制度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科学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间接知识学习,轻直接经验获得;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等等。我担任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多年,或多或少有了一些经验积累,下面我就针对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1 在分析对比中学科学

  实践出真知。科学知识不是空中楼阁,它和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材中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科学。如在教学《比较韧性》一课中,让学生分析对比周围的材料的韧性时,把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总结出:铁条比木条有韧性,塑料条比卡纸条有韧性。这样使学生觉得科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只要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就能发现科学知识。如果让学生抛开实际生活来学习科学,不仅学得枯燥无味,而且增加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简单的道理变得深奥难懂。

  2 在实践活动中学科学

  《科学》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动物的生命周期有多长等内容,这些问题不是在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就能够解决或得出答案的,而是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我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对植物的生长情况有一定了解,我就指导他们种植凤仙花,了解凤仙花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其从播种到种子成熟的时间,同时做好观察记录,及时总结,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3 在实验比较中学科学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在实验比较中揭示出来的。比如在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设计一个流动比赛:拿来三个饮料瓶,分别在底部钻一个孔,然后在瓶里倒上相同数量的洗洁精、食用油和水这三种液体,让它们从倾斜的纸板上流下来,比较哪种液体流下来的速度快。通过实验比较,学生发现水流得速度最快。从中得出结论:液体粘度越小,流动得速度越快。

  《科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对事物进行比较。如,比较大树和小草;蜗牛和蚯蚓;水和食用油;水和空气等事物的异同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同类事物或不同类事物的异同点,为将来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4 在观察探究中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共设计八个单元,内容广泛,分类合理。从树木到花草,从鸟兽到虫鱼,从人们吃的穿的到住的用的等等都需要观察探究,才能感悟认知,总结出事物的特征。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应该养成良好的观察探究的习惯,才能很好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

  总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深挖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就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张之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