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写作,语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7:58
作文,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是"头痛"的代名词,一旦老师布置了作文作业,就会让学生们头痛不已,任凭他们怎样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写什么,更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即使写起来也是东拉西扯,隔靴搔痒,总是不尽人意。纵观学生怕作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害怕作文。
很多学生拿到题目,第一时间就说不会写。但跟很多学生谈话后。我发现,大部分说不会写的孩子都是因为心理障碍,觉得写作文要写很多字,觉得自己没有很好的把握写东西等等。并不是真正的不会写作,而是一开始就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是不会写作文的。
2 肚中没墨水,无法下笔。
作文时从字,词,句的基础上建立而来的,没有了平常的良好语文基础,话也说不通,写出的文章当然也是通篇错误,不知所言了。另外,要做到胸有成竹,必须在平时的阅读上下功夫,有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其实,这就很形象地说出,要写作好,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来支持的。那些平时看书少,知识面狭窄的学生,肚中没半点墨水,文章当然是是索然无味,甚至无法下笔成文了。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不停息。”因此,如何让学生们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在非常乐意的气氛下写出一篇言之有物的好作文,成为了每个语文老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和重要任务。怎么样使学生能写得愉快呢?我尝试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做法:
(1)创设一个飘满书香的环境。
学期开始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发出“书香满校园”的活动的号召,了为了响应此号召,我向学生提出倡议,每个同学把自己在家里看完的一些书本带回学校,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角。这样做不但环保,还能与同学交流互相看过的书,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学生们都积极响影了这一活动,不到几天时间,图书角里就放满了200多本不同类型的书。借书活动开始了,学生们都争相去选取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就连那些平时一下课就跑去玩的学生,看到别的同学在积极阅读,他也借起了书读了起来。这时,一个很好的读书气氛就这样形成了。
为了不让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转眼即逝,我推出了奖励方案:借了书能认真读完,好好把书保管好的,就奖励一枚小红花;能从书本上找出好词好句,并记录下来的,奖励一枚小红花;能在读完文章后,写上几句心得体会的,奖励两枚小红花。红花表每周统计一次,红花数量最多的,就能成为本周的“阅读之星”,能获得小礼物,并在班会课上朗读一篇他读过的好文章。这一奖励方案的推出,使得学生的阅读热持续升温。至此,我又加上一个写读后感的措举,设立阅读记录本,每周一次,把自己喜欢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然后写一小段自己对此文章的感受。当然,能把心得体会写好的同学,奖励两枚小红花。
班上建立了“图书角”后,使得学生们都能爱上看书,并积极积累各种好词好句,这不但让他们的词汇量增多了,还使他们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了。学生还觉得有话可写,写作开始变得容易了。
(2)以说促写,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说起来是滔滔不绝,但写下来去言之无物,这是因为说是平时生活中不断训练的,而真正下笔写却很少进行,没有实践活动,让他们无话可写。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先说后写,我指导的“说”是从复述故事开始,挑选一些内容简单,操作性强,并容易表演的课文,让学生进行复述。复述的形式可以是用自己的话讲述一次,也可以背诵当中的精彩段落,也可可以加上自己的言语,反正能把故事的大概内容描述完整即可。我先从童话入手,因为孩子喜欢听,而且容易组建故事。通过孩子们的讲述,发现很多孩子都能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得很精彩。进一步就是写童话,因为写作范围广,容易把平常积累到的好词好句用上,加上之前的复述的铺垫,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很浓。
(3)从词语开始,水到渠成。
复述到了一定的时间,就要开始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学习语文的步骤是:字——词——句——篇。而我们"说"的步骤当然也是从词开始,再说句,然后到篇。如我要指导他们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我先让学生说说大家学过的、看过的、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学生们对这些词汇掌握得不少,说起来也相当踊跃,我把他们所说的词语都写在黑板上,不一会儿就把黑板写得满满的。然后我让学生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接着,我让学生用上黑板上的一到几个词语,说说你所了解的春天的景色,可以说一句话,也可以说一小段话。在有这么多词语的基础上,学生们说起来也不感到很大的压力,说着说着,大家都想到了些什么,都争着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同时,我也做着一些点评,也会叫其他同学帮忙点评,使得大家的说话欲望更强,都希望自己能说得最好。学生的发言踊跃起来,思维活跃起来,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爱写作的氛围。此时,再让学生下笔写作文,学生就不再感到有这么难了,就算一些还没想到好内容的同学,也在刚才其他同学发言的过程中,听到了一些,也可以写出来了。一堂课下来,让学生在如此情绪高涨的气氛下写作,他们并不感到压力,而是觉得很有兴趣,很想快点写出来。习作完了后,还要把好的作品打印,装订成册,让同学们互相传诵。让良好的习作气氛,内化成学生的动力。
(4)范文的作用。
孩子社会阅历浅,知识面不一定很广,要写好东西,范文的作用必不可少。很多学生,尤其是刚接触作文的低年段孩子,见到题目觉得很抽象,不知如何下手,这时,老师的作用是先把框架做好,摒弃了孩子们的心理障碍。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学生要有成就感,才会开始勇于尝试,勇往直前。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帮我图书角的优秀作文书当中,找出和老师布置的题目类似的文章,在作文课上诵读。还设立了比赛制度,比赛谁找得快,比赛谁找得好,谁找得贴题。孩子喜欢竞争,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人人看书,争做第一的风气,之前的图书角的作用在此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我们在鼓励学生努力作文同时,应该想办法把学生写作引导为他们有兴趣的一项活动,并为学生们铺砖搭路,让学生的作文之路变成坦途,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写作,还要喜欢写作,敢于写作,乐于写作,那写作文就不会成为“头痛”的代名词了,还会事半功倍,这不是正是我们要追求的教学效果吗?
刘春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