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 发布时间:2014-09-09 09:31

  【摘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本文从加强课堂管理、活用教材、教师独有的教学风格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等四个方面谈怎样在中专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68-8367(2014)08-0006-02

  一、加强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

  “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是经常挂在我们老师口中的一句话。但是,我们却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津津乐道地讲,学生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课堂上,你讲你的,他讲他的。有东张西望的,也有东摸西搞的,还有坐姿端正,眼睛都不眨一下望着老师却一点都不动脑筋思考的。凡此种种,像这样一些课堂问题行为教师都是经常遇到的。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而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即便老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收效也是微乎其微的。要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就必须加强课堂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那什么是课堂管理呢?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它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正常进行。

  课堂管理,首先是做好预防性课堂管理。传统的课堂管理重点是在学生调皮捣蛋之后教师如何应对、如何处罚,一些教师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试图控制学生的行为,但收效却很小。而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是那些能够首先防止问题产生的人。他们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精神状态等多方面因素,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师生双方在一种民主、平等、愉悦、满意的氛围中交流与合作,让师生的情感与信息充分传递,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是教会学生自我管理。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就是逐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悄然过渡,落脚点最终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就说:“记住人的教育和管理目的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可以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而用更少量的时间用于管理,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活用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一)尊重教材

  在深入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要读通教材,熟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整个中专段,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小节、例题与例题间的内在联系与教学的侧重点都要清楚明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教师尽量不走弯路,学生才会少走弯路。找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学生课业负担,教师简单地教,学生轻松地学。

  (二)超越教材

  教学中,除了尊重教材,还要根据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对教材要有所超越,有所突破。不能局限于教材,拘泥于教材。照葫芦画样的学知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知识的构建完全不存在,那怎能谈得上有效学习?所以我在平常的教学中,通常都要对原例题进行修改。或改变数字,或改变说法,当然主体意思不变,教学目标不变。最终要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进步与提高。

  三、教师独有的教学风格是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和影响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的人格特质而形成具有独特色彩的、能引起学生拥戴、喜爱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当教师的诚实守信,学生就会信任,从而自己也学会诚实守信;当教师的风趣幽默,学生就会开朗健谈,与老师融洽相处;教师善良大度,学生就会心情平静,富有同情心和爱心。所以,教育这一育人的过程,实质上是“灵魂”塑造“灵魂”,人格影响人格、人格培养人格、人格陶冶人格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有“灵魂”,教师首先就应当有“灵魂”;要想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首先自己就应当具有健全的人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当学生信服你时,你的教育影响才会发挥最大效果。

  (二)用教师的教育机智让学生信服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课前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它会一定程度上打乱我们的教学设计,甚至会使老师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课堂处于一定的混乱状态。针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有果断采取适当措施的机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或巧妙应答,或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或灵活转移话题避其锋芒等等。同时教师的情绪和状态要能在学生的反应中及时调整,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如此的冷静与从容,心生敬意。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说过:“教师决不可忘记,对于种种冲突,只要能在一种健康气氛中加以解决,那么冲突也会具有教育价值。与学生所发生的冲突是对教师的最大考验。”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处置。但也不能局限于处在被动的地位,等出了问题才去应付那些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而要主动地去寻找恰当的时机敏锐地捕捉偶然遇到的良机,以及有目的创设情境、创造时机,及时的去解决一些教育中带普遍性的,乃至老大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多种“案例”和“处方”,以便心中有底,处变不惊。学生自会因信服你而专心听讲,乐于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同体验,同思考,共成长。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成功的预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预习前,教师要为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提出预习所要达到的要求。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阅读书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科学听课,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和听课能力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要处理好听、思、记三者之间的关系。听课用感官接受知识,由会听到听会其间还有一个过程。思是思维活动,要想深刻理解,抓住其实质,还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记是为听和思服务,是听课中重要一环。记笔记要掌握好时机,记重点、记难点、记疑点、记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等。特别是高年级,更要系统训练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养成良好的听、思、记三者相结合的习惯,提高听课质量。

  (三)指导学生及时巩固复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复习是再现课堂情景,抵制或消除遗忘的措施,也是及时消化知识,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的一种方法。在课后复习要和做习题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做作业前,首先要回忆所学内容,然后再做作业。复习要及时,持之以恒,要在遗忘前复习,使临时性记忆向较长性记忆转化。同时还应注意,复习要科学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复习,复习要达到消化未懂知识,巩固所学知识,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以上做法在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学生行为规范,思维灵活,喜欢数学学科,多数学生成绩优秀。

  参考文献

  [1]黄容金、李业平编著.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

  [2]章建跃.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数学通报.2008.12

  文/安火山(山西省朔州职业技术学院 03600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