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 发布时间:2014-09-09 10:05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68-8367(2014)08-0016-02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几年来围绕这个问题,我深入课堂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明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提问、无效提问产生的根源,总结出了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具体做法。我认识到只有真正做到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以改进,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双赢。

  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例如:在学习“加和减”单元时,我设计了一个“吃水果”的情境:“妈妈买回14个苹果、8个梨,小明共吃掉5个”。由于吃掉的5个水果没有明确是苹果还是梨,更不清楚各吃了几个,因而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吃了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吃了几个梨?还剩几个梨?”“还剩几个梨和苹果?”学生的问题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2)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50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3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提问,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例如:教学“被3整除数的特征”的速算法,教师通过学生出题,自己快速口算引入新课,学生情绪高涨,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并积极投入探索中,经过思考讨论,顺利解决新的问题。教师神奇的口算,先让学生由衷地产生了想掌握这种速算方法的愿望,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思考、探索、发现在探索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带来内心的满足感。

  (4)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

  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例如:教完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后,抓住聚合点提问:商的基本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没有联系呢?让学生找出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他们的联系,更深刻的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

  二、把握提问火候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躲避教师的目光或沉思蹙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这些做法都不科学。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文/朗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扎西宗乡小学 8581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