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说”的训练发展思维加能力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数学语言,思维,能力
  • 发布时间:2014-09-09 10:03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68-8367(2014)08-0014-02

  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好用好数学的有效措施。小学学生年龄小,口头表达能力还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说数学”来理清自己的数学思路,并能变换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识,创造知识。通过让学生多讲来促使学生善讲,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步发展。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加强“说”的训练来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说”的情境,激发思维兴趣

  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发展尚不完备,语言表达往往缺乏完整性、条理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因此结合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在低年级主要应训练学生能用完整的语言说一件事,会用因果关系表述某一简单的数学关系,如教学“3+4=?”时,要求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启发学生讲出:因为3和4组成7所以3+4等于7。到了中年级训练学生用“如果……,那么……”的语句说明算理。例如在教学除法试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假定的语句进行分析。同时,在看条件说问题时,要求学生说出:“知道……和……,可以求出……”。在看问问题说条件时,要求学生说出:“要求出……,必须知道……和……”。到了高年级,可训练学生运用初步的三段论式的语句进行说理。例如,当回答“为什么19是质数而不是合数”这一问题时,要求学生说出:因为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没有别的因数,这个数是质数。

  19除了1和它本身外再没有别的因数,所以19是质数。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多种形式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如采用个别说、小组说、开火车说、集体说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说的动力、说的欲望,激发思维的兴趣。

  二、让学生结合操作“说”,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当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操作过程时,就必然要对头脑中的材料再加工,使之条理化,使知识进一步深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教学9加几时,教师先复习8加几,让学生回顾一下“凑十法”的内容,然后出示“9+3=?”的题目,先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接着引导学生说操作和计算的过程:因为9和1可以凑成10,3可以分成1和2,9和1凑成10,10再加2就等于12,这样,无形之中强化了“凑十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为学生学好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又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也摆5个,再让学生数一数第二行的,再数一数第一行的,(暗示同样多);接着第二行再摆4个,然后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从一句一句地说到连贯地说,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到深,最后做出如下表述:第二行先摆5个,又摆了4个,第二行可分为两部分,要求第二行的个数,就是把两部分加起来。这样让学生在感受到情景中接受语言训练,疏通了学生思维与语言上的障碍,使新知识更清晰,更明确,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正确精练地“说”,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精练的语言是思维准确性、条理性的外在表现。只有概念清晰、思维正确、逻辑性强,才有可能说得有条有理。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精练地“说”,是培养学生思维准确性、逻辑性的重要手段。

  例如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操作学具,再让他们说操作和推导过程: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它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它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它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这样把做与说有机结合起来,使说的训练逐步达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又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说:“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语言精确,学生易于掌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四、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在学生能正确、清楚地“说”的基础上,还应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让他们对同一问题能举一反三、变换角度说,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例如,对“42-17”这个算式,当学生说“42减17,等于几”后,教师再启发一下:“42-17”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来表达?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用不同方式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

  1.42比17多多少?

  2.17比42少多少?

  3.42减去17,还剩多少?

  4.比42少17的数是多少?

  5.甲数是42,比乙数多17,乙数是多少?

  另外,教学时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看到一个算式后,能联想到与此题相关的其它算式,并分别口述出应用题。如看到算式8+7=15,不仅要求学生能编出:“我们组有8个男同学,7个女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这样的题目,而且要求学生进一步联想,编出“我们组有7个女同学,8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我们组有15个同学,男同学有8个,女同学有几个?”“我们组有15个同学,女同学有7个,男同学有几个?”等三道应用题。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

  实践证明,儿童语言的发展,将促进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有目的地“多讲”,才能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王五一(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老观小学 2441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