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适当运用“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4-09-09 10:17

  【摘要】“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的这一科学论断,把民族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民族语言是民族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重要交际工具。人出生后,在自然环境下学会的语言叫第一语言(即母语)。母语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多种的语言交流中占主导地位。母语以外的其他民族语言(含外国语)叫第二语言。它是人们经过学习强化而获得的。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仍然受到母语的干扰。从这个角度上讲,少数民族也是从出生到学会说话,都是在母语包围的环境中,自然学会了自己的民族语言,自然也习惯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因为,本民族的语言也承载着我们语言社会的一切概念。学习第二种语言,也常常会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思维。马克思说过:“一个刚学会外语的学生,总是在心里把外语译成母语”。前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也说过:“经验证明,可以从教学过程中除去母语,但却不能从学生的大脑中把母语排除掉”。这说明,少数民族习惯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思维,对于学习另外一种或多种语言具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而感到学习困难。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我认为实施低年级双语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民族 地区 适当 运用 双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68-8367(2014)08-0026-03

  评估一所学校的重要凭据是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而办学效益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上。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我认为实施低年级双语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式。那么,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如何实行双语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呢?具体做法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学时,不仅用汉语作教学用语,还用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并用民族文字注音释义,达到学生理解汉语的目的。从而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的这一科学论断,把民族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民族语言是民族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重要交际工具。人出生后,在自然环境下学会的语言叫第一语言(即母语)。母语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多种的语言交流中占主导地位。母语以外的其他民族语言(含外国语)叫第二语言。它是人们经过学习强化而获得的。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仍然受到母语的干扰。从这个角度上讲,少数民族也是从出生到学会说话,都是在母语包围的环境中,自然学会了自己的民族语言,自然也习惯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因为,本民族的语言也承载着我们语言社会的一切概念。学习第二种语言,也常常会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思维。马克思说过:“一个刚学会外语的学生,总是在心里把外语译成母语”。前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也说过:“经验证明,可以从教学过程中除去母语,但却不能从学生的大脑中把母语排除掉”。这说明,少数民族习惯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思维,对于学习另外一种或多种语言具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而感到学习困难。正如我的家乡那样,居住着苗、布依、水等几个民族。只有极少部分的布依族转用汉语以外,其余的都说苗语。这些布依族他们在苗语的包围之下,用汉语交流时,常常不自觉的夹杂一些苗语,使对方听起来似懂非懂。而说苗语的用汉语交流时,也经常不自觉的夹一些苗语来,听起来亦似懂非懂,若全用汉语释义,甚至闹出一些笑话来。

  苗族地区的少年儿童从出生到学会说话,都是在苗族地区语言的环境中学会的,他们都只听懂苗语,并只会用苗语进行交流和思维,形成了本能习惯,对学习汉语具有一定的排斥作用。所以,学习汉语起来就像我们中国人学外语一样很困难。这些苗族儿童一旦进入学校,老师用汉语授课,他们根本不知所云。我曾抽查过几位低年级的学生,我随便拿起语文课本指了一篇课文和几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学生读得很好。但当我问起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要求学生说一说词语的意思时,他们就摇了摇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我们知道,这些苗族儿童并不笨,他们只是把老师在课堂上的读法“记录”下来,而课文中的字句一概不知。这说明,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低年级教学要实行双语教学。老师在讲课时能逐字逐句地将汉语切换成他们的母语,再将母语切换成汉语,这样反复讲解,学生就会用自己的习惯的母语思维方式理解了汉语的意思。然后,再要求学生用汉语表述母语的意思,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意思。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低年级实行双语教学,不仅能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经过统计,民族地区学校实行双语教学的班级的教学质量比不实行双语教学的班级的教学质量高一些。很显然,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少数民族集居地区的学校实行双语教学,要在低年级安排能懂、能说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的教师进行教学。因为,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刚踏进校门的少数民族学生一般都听不懂汉语。就苗族地区而言,儿童刚入学时完全会说苗语和理解苗语词语的意义,而都不会说汉语,更不懂汉语词语的意思了。上课时,他们坐在教室里,老师若是用汉语授课,虽然听到了老师的讲课,却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看上去个个目光呆滞、表情木然。

  实行双语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区要采用“注音释义法”为汉语教学服务。例如:

  汉语:我村有条好河流。

  拼音:Wǒ cūn yǒu tiáo hǎo hé liú.

  苗语:Wil vangl vut jox ed.

  这种注音释义法,要将汉语转译为苗语,达到使苗族学生理解汉语的目的。这样,从汉语到苗语,再从苗语到汉语,如此反复,就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最后达到双语能力的提高。

  在没有普遍使用和不使用民族文字的地区要采用民族语言辅助教学的方法。如苗族地区,只用苗语没有苗文的苗族地区学校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用苗语辅助理解汉语,最后使苗族学生认识、理解汉语。例如:

  汉语:我是一个儿童。

  苗语:Vid dios id laix jid daid.

  苗语转译成汉语:“Vil”我,“dios”是,“idlai”一个,“jiddaid”儿童。

  汉语译苗语:“我”Vil,“是”dios,“一个”idlai,“儿童”jiddaid。

  这种辅助方法是老师用苗语解释汉语,可以帮助苗族儿童学生认识和理解汉语,并培养学生学习汉语和苗语的逆向思维的能力。

  这两种方法都是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的方法,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实行双语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也是必然的。双语教学的方法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究和更新。当然,我们在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能尽力去宣传、去研究,相信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只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我们的民族教育当中来,为研究民族教育的方法,打开民族教育的宝库的大门;为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献计献策,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更加蓬勃发展,祖国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步伐会不断加快的。

  文/莫文林(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乡高硐小学 55810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