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分析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新课程 创新意识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话题。教育创新也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无论是教育模式的创新,还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占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适应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的需要与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分析

  1.学生思维惰性的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习,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单向传授,不习惯于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来发现新知识,不能很好的利用批判性的思维,缺乏征服问题的毅力,缺乏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学生在心理、思维、意志上产生了惰性障碍。加之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知识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完善,从而影响了他们问题意识的产生,阻碍了他们创新意识的发展,使学生面对熟悉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思考,不能很好地从侧面做全面分析。惰性思维是影响学生前进的绊脚石,这直接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和遵守时间的过程,导致缺乏问题意识,也导致缺乏创新能力。

  2.学生的信息量及信息处理的障碍分析

  教育理论研究证明,创造力与信息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创造力可以在最小的信息前提下产生,也可以在完美的条件下产生。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阶段, 尽管他们的信息内容比较少,并不可能实现最高形式的创造力,但可能产生一个强烈的问题意识。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缺乏问题意识,信息的障碍分析,原因有三:一是课程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化学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和问题意识农产品 。二是教材结构的原因,化学材料通常是按“章、篇”处理的系统知识,不利于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有效迁移 。三是教学和学习的原因,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的传递,使学生的认知更多的依靠熟悉机械传动,这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差异的主要原因。

  3.教师权威的障碍分析

  教师设计了一个严谨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流程。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不允许学生怀疑和反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权威,老师常常解答问题是唯一的,已经让学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参与权利,没有足够的教学内容选择机会,他们只是在倾听教师的问题,是对教师权威的服从,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有负面影响。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实施

  1.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其内在驱力

  俄罗斯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强烈的学习愿望 ,获取知识的欲望,是这项活动的主要原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生物活动,满足个人需求的内部动力,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拥有两个基本因素:内在驱动力和诱发因素。内在驱动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如果学生的学习,只能依靠外部力量强迫命令,但没有内在的力量,这是很难持久。所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内在动机的内驱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氨易溶于水的性质,在课堂上演示喷泉实验:让干燥瓶充满氨气,用尖嘴玻璃管与滴管(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玻璃管插入溶有酚酞试剂的烧杯中,挤压滴管塑料胶头,发现有少量水倒吸进入充满氨气的干燥玻璃瓶中,同时倒吸的溶液呈现粉红色。这时学生可以看到水从烧杯中迅速崛起,形成红色的美丽的喷泉。实验结束后,学生们自然会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美丽的喷泉?通过阅读资料或教师启发,可以了解氨易溶于水,当向充满氨的烧瓶中挤入少量水时,烧瓶中的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力把烧杯内的水迅速压入烧瓶,形成喷泉并喷出红色的水,因为氨水显碱性,可使酚酞指示剂显红色。这种“奇怪”的实验学生愿意遵守,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是从九年级才开始的,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应该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教师不仅仅要充分准备课程内容,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认知的理解,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充分认识到接受的主体是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想要更好地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有序、有计划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反复实践,在熟练的学习过程中寻求创新,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实现由学会达到会学,最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创新应该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发散思维,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能够抑制或杀死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教学时间和空间 “容器”式的风格,使教师和学生缺乏个人选择与自由的统一的学习方法。统一的学习方法抹杀了学生的思维特点,标准答案不让学生尝试错误,更加不允许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教学法使学生不能跳出教科书和教师的手。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比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对实验装置运用缺点列举法、特性列举法等创新技法进行改进,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运用大脑风暴法、力行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进行解决等。

  三、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进取、进步,成功、成才。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力争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小林.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5,(9):36-37.

  [2]毕华林.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姚春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