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

  摘 要:本文从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出发,结合当前中国的公共艺术发展现状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的描述和分析了社会相关因素对其的发展的影响,以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为落脚点,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做了浅层的预测。

  关键词:公共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 发展 趋势

  一、绪论

  城市公共艺术以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社会、环境、生态,美学及功能属性和含义为研究对象,以发展当代社会审美文化和市民公益服务为目标。因此,一座城市中有没有创造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和公众参与的艺术探讨与批评的存在,有没有适量的供人们进行文化与审美交流和娱乐休闲的公共场所,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品位之优劣的显著标志。

  二、关于公共艺术

  1.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界定

  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在现今世界各国间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诠释。我们从广义的角度,以统筹归纳的方式对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予以扼要的表述:

  (1)设立于公共场所,提供并任由社会公众自由介入、参与和观赏的艺术,即直接面对非设定的、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或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特定地域或特定社区的公众。

  (2)艺术作品具有普遍的公共精神——关怀和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情感;标示和反映社会公众意志及精神理想。

  (3)艺术建设项目的立项、艺术品的遴选、设立及管理机制具有广泛的公共参与性和代表性,并接受公共舆论的评议和监督。

  (4)艺术品公开设立或取消,均应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并由公民授权的公共权力机构及法律制度予以裁决。

  2.中国公共艺术的现状及思考

  中国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似乎属于最容易受到现代艺术及其他流行艺术样式和价值观念影响的艺术之一,传统根基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它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公共文化建设,势必在起步和模仿阶段更多地处于被强势的西方文化所左右的地位。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萌芽和发展状态中的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受到国际间公共艺术之样式和观念的影响是必然的,我国的公共艺术发展状况仍处在低下状态,这不是仅指作品的艺术水平,而是包括对公共艺术公共性的理解和阐释,以及作品设立过程中所达到的社会效应等。

  三、关于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为大多数人服务。

  2.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

  我国大规模城市开发过程中,公共空间的发展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城市旧区既有的公共活动空间,在不断的开发活动中渐渐蚕食;在新开发地区,也因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而把公共活动空间的安排压减至最低限度,或是放在剩余的零碎空间,即便是城市新开发形成的公共活动空间,其环境质量和运行状态,也与公共活动的使用要求相差很多。

  四、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

  1.政治因素对公共艺术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

  政治和社会秩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公共空间的存在,现代城市广场可能是一座城市的几何中心及交通干道的发散中心,可能是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社会公共活动的聚集场地或行政、司法机构及公共事业机构集中的中心地块,也可能是商业、娱乐、文艺表演及休闲观光的中心场所,或是具有某些综合功能及性质的公共场地。

  2.经济因素对公共艺术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影晌

  中国的许多城市己经逐步认识到城市快节奏的发展,给街道生活和景观带来的压迫及其他负面效应,使得许多大中型城市相继专门设立了若干“步行街”,或是“文化街”、“商业街”,它们大多设在具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商业区或旅游文化活动区,目的是为了找回人们早先的自由和轻松的街道环境下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的生活感觉和节奏。

  3.文化因素对公共艺术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影晌

  纵观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变迁及发展历程,就会深感到它绝对离不开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思维基点则是整体,它倾向于把事物作为有机的整体,直觉地进行笼统综合——“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以整体思想为出发点的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国传统城市空间的发展。

  五、从当代社会的发展看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

  1.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老人除了需要生活保障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同龄人的友谊与交流,消除寂寞孤独的生活,城市公共空间是他们日常生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2.我国休闲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设施的进步、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文化交流的增多和教育程度的提高,所有这一切都为我国休闲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主客观条件。

  3.生活方式与观念的转变

  社会生活模式的变化,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更新,城市公共空间及公共艺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软经济时代思想意识的转变和新的社会价值取向,适应了新的社会与经济条件。

  (1)人们趋于弹性化的生活时间的变化

  人们把时间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这是未来社会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的转变使得未来城市的建构也将发生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对大量公共休闲空间及公共艺术品的需求。

  (2)休闲价值在生活中的比重升值

  城市在业者的价值观经历了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化、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变化,休闲价值升值。

  在现代的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应当加入对老龄化社会变化和人民休闲价值变化的考虑,在建设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能忘了人民大众对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因此公共艺术不应该只停留在政府门面工程和政治需要上,更多从人性化角度考虑从和更符合人民大众趣味的,能够满足人民休闲需求的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才是正道。

  六、小结

  我国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在实际的决策、设计、建设和管理操作中,在看重建设的形体和体量对城市的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人们生活所需的那部分空间。城市的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还往往只是满足城市个别地段空间的改善,一些涉及到整个城市空间体系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七、结语

  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及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问题的意义,在于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实现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城乡的共同繁荣。只要人类社会追求公平相待和共享幸福的理想尚存,只要还坚持整体社会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须符合人类共同生存的根本目的的理性主张,那么,公共领域艺术的存在及其社会使命就不会结束,并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延展而显现其生命的常新。最后感谢唐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们有了机会认识公共艺术,了解一个新的知识领域。

  参考文献

  [1]翁剑青著.城市公共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

  [2] Urban Spacel(澳).城市空间[M].Rob Krier Rizzoli出版社.1991.4

  [3] 永辉鸿年编.公共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

  [4] 周岚等编.城市空间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8

  [5] 弗兰克·戈布尔(美).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9

  杨道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